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汉帝国风云录>东汉末年军职制度演变 转载
—典军校尉—骁骑校尉—行奋武将军—表为东郡太守—领兖州牧—拜兖州牧—建德将军—迁镇东将军—(建安元年)假节钺、录尚书事、领司隶校尉—(大将军)司空、行车骑将军—丞相—魏公—魏王

张辽:州从事—迁骑都尉(领鲁相)—拜中郎将—迁裨将军—行中坚将军—荡寇将军—拜征东将军—转前将军

乐进:军假司马—陷陈都尉—拜讨寇校尉—行游击将军—折冲将军—迁右将军

于禁:都伯—拜军司马—拜陷陈都尉—迁平虏校尉—迁裨将军—迁偏将军—拜虎威将军—迁左将军

张颌:军司马—校尉—迁宁国中郎将—拜偏将军—迁平狄将军—拜荡寇将军—左将军

徐晃:郡吏—拜骑都尉—拜裨将军—拜偏将军—拜横野将军—平寇将军—右将军

夏侯惇:司马—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领陈留、济阴太守)建武将军(领河南尹)—伏波将军(都督二十六军)—前将军—大将军

夏侯渊:别部司马—骑都尉—(陈留、颍川太守)—行督军校尉—典军校尉—行领军—行征西护军—行护军将军—行都护将军—征西将军

曹仁: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广阳太守)议郎(督骑)—行征南将军—行安西将军—行骁骑将军—行征南将军—征南将军—车骑将军

曹纯:议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

曹洪:鹰扬校尉—扬武中郎将—(谏议大夫)—厉锋将军—都护将军—卫将军

曹休:骑都尉,参都护将军军事—中领军—领军将军

曹真:偏将军—中坚将军—领中领军—征蜀护军—镇西将军

李典:(颍阴令)—中郎将—(离狐太守)—裨将军—捕虏将军—破虏将军

李通:振威中郎将—裨将军—(阳安都尉)—(汝南太守)

臧霸:骑都尉—琅邪相—加威虏将军—迁徐州刺史—拜扬威将军—迁镇东将军

孙观:骑都尉—北海太守—拜偏将军—迁青州刺史—转振威将军

文聘:江夏太守—加讨逆将军—迁后将军

吕虔:州从事—襄贲校尉—领泰山太守—加骑都尉—加裨将军

许诸:都尉—迁校尉—迁武卫中郎将—迁中坚将军—迁武卫将军

典韦:拜司马—拜都尉—迁为校尉

庞德:州从事—迁校尉—拜中郎将—拜立义将军

《历代职官制度沿革》附表二:两汉官秩俸给简表

秩禄俸额说明

万石西汉月各350斛谷“三太”、“三公”号万石。金印紫绶

中二千石西汉月各180斛谷“中”:满之意

真二千石西汉月各150斛谷

二千石西汉月各120斛谷

比二千石西汉月各100斛谷以上银印青绶

千石西汉月各90斛谷,东汉80斛

比千石西汉月各80斛谷东汉无此秩。西汉原有八百石,比八百石,成帝时废去

六百石西汉月各70斛谷

比六百石西汉月各60斛谷,东汉为50斛以上铜印黑绶

四百石西汉月各50斛谷,东汉为40斛

比四百石西汉月各45斛谷,东汉为40斛

三百石西汉月各40斛谷

比三百石西汉月各37斛谷

二百石西汉月各30斛谷

比二百石东汉月各27斛谷比二百石为东汉新增。以上铜印黄绶

一百石西汉月各16斛谷

斗食西汉月各11斛谷

佐史西汉月各8斛谷

(发帖时间33)

---

(1):附三国武将官职

大将军战国置,汉因之,金印紫绶,地位因人而异,与三公相上下。汉武帝时起领录尚书事,外主征战,内秉国政,权势过于丞相。东汉多以贵戚任之,位在三公之上。

司马《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别部司马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从事中郎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右部督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记室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兵曹掾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骠骑将军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门下督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护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镇军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车骑将军汉制


状态提示:东汉末年军职制度演变 转载--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