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极品吴掌柜>第652章 大蜀王又来了 37
锋部队,前去攻打忽汗城。两军在半路上狭路相逢,自然谁也看谁不顺眼,都恨不得把对方碎尸万段,立即拉开阵势,大战一场。结果,渤海兵溃败,落荒而逃。契丹先锋部队当然不肯善罢甘休,马上休整队伍,快速前进,很快就来到忽汗城下。

渤海国王当时正在焦急地等待着前线的好消息,结果好消息没等到,却等来契丹军兵临城下,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六神无主。

眼看忽汗城马上就成了契丹的囊中之物,渤海国王倒冷静下来了,他还不想死,他想要活命,可想要活命该怎么做呢?如今只有一条路能给他活着的希望——主动投降。于是,围城第三天,渤海国王就派人去告诉阿保机:他要投降。

阿保机恩准了他的请求,渤海国王顿时松了一口气,在第五天,穿着白衣,举着白旗,牵着白羊,带领三百多名官员开城投降。

这让阿保机十分满意,他真没想到东征如此顺利就圆满地画上了句号,现在他只要充分表现一下他的大国风度和帝王气度就行了。于是,他很高兴地接待了渤海国王及其大臣,并表示以后渤海王族还可以继续住在城里,又下令不准契丹兵马入城扰民,更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只派了十三个将士进城清点府库,清缴兵器。

结果,城里的宫卫亲兵们不干了。他们本来就不赞成开城投降,更不愿意做契丹人的阶下囚,如今看到契丹人耀武扬威地入城,得意之色溢于言表,心里越想越不痛快。于是,他们私下密谋,神不知鬼不觉地杀死了入城清点的十三名契丹兵将,关闭城门,向城外的契丹大军正式宣战。

渤海国王本来就在为自己成了亡国之君而郁闷,一听宫卫亲兵们造反了,而且情绪激昂,一下子转忧为喜,又想到之前阿保机围攻幽州两百日,最后还是无功而返,顿时有了希望,马上精神抖擞起来,决定做一回贤明圣主,带着宫卫亲兵们孤注一掷,凭借忽汗城坚固的城墙跟契丹对抗到底。

这下阿保机真的怒了,恨不得直接踏平忽汗城,于是他马上命令大军不惜一切代价攻城。

忽汗城的守军与幽州可谓是天壤之别,没过多久,忽汗城就重新被契丹军拿下了。渤海国王发现这个真相的时候,契丹军已经攻入城中。听着外面越来越近的厮杀声,他吓得魂不附体,终于彻底绝望了,再次举起了白旗表示投降。

看到这么快就拿下了忽汗城,阿保机心情大好,也就好风度地赦免了渤海国王及其大臣,但却无法原谅渤海国王的朝三暮四。为了出一口气,他对渤海国王和王妃进行了人格侮辱,把他们的名字改成了自己两匹坐骑的名字。

(征服渤海国以后,整个东北地区都纳入了契丹版图中。契丹帝国的疆域涵盖了长城以北的整个疆域,西至金山(也就是今天的阿尔泰山)以西,北至色楞格河流域,南接长城一线,东南与朝鲜半岛相接,东临东海,东北到外兴安岭和鄂霍次克海。

这个疆域正是后来清王朝的北疆疆域,而现在中国版图就是在清王朝的版图基础上确定下来的。所以,可以说,现在中国版图的北方和东北疆域轮廓,是由契丹帝国开拓出来的!)

东征渤海国胜利以后,耶律阿保机的毕生心愿算是告一段落了。精神一放松下来,他的健康也跟着放松下来,在班师回朝的路上,走到扶余时,忽然病倒了,还没来得及交代后事就驾鹤西去了。

这下麻烦了,阿保机没留下遗嘱,那该由谁来继承皇位呢?朝中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吱声。

按理说,阿保机生前曾经立了长子耶律倍为皇太子,还封他为人皇王,这已经是明确表示要让耶律倍继承皇位。但对于封建制度思想还不完善的契丹人来说,他们根深蒂固的世选“贤者”的思想还在蠢蠢欲动,所以根本没有几个人信服“皇太子”的封号,形势一下子陷入了僵局。

这时候,一个女人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她先怀着崇敬之心歌颂了一番阿保机的高尚品质和丰功伟绩,然后深切地表达了对阿保机的缅怀之情,最后表示皇子年幼,主少必会导致国疑,所以暂时由自己临朝称制代行皇权。在众人惊讶与错愕的目光里,她面不改色地接过了朝政大权,心安理得地做起了“皇帝代理人”。

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阿保机的老婆、契丹帝国的皇后述律平。

述律平的老爸是回纥人,老妈则是阿保机的姑姑。按照氏族传统,耶律家和述律家是通婚的两个部落,双方都应该在对方的部落里寻找结婚对象。所以,在述律平十四岁时,按照传统嫁给了大自己六岁的表哥耶律阿保机。

述律平不像汉族女儿一样柔柔弱弱,相反,她是个狠角色,不仅眼光犀利、手段毒辣,而且精于骑射,经验丰富,具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是耶律阿保机建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左膀右臂。再加上契丹不像中原王朝一样限制女性参政,所以她的能力和实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是契丹人眼中与耶律阿保机不相上下的神一般的存在。

她跟阿保机一共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就是太子耶律倍,二儿子是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德光,小儿子叫做李胡。

在这三个儿子里,她最喜欢的就是二儿子耶律德光。因为耶律德光虽然文采稍逊,但跟她一样精于骑射,武略出众,拥有一颗强大的军事头脑,这才是她心


状态提示:第652章 大蜀王又来了 37--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