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第两百五十六章 落井下石

“是!”穆克鲁指挥传令兵奔往各处,向撤退的军团士兵大声的叫喊。

而列奥提齐德斯已经带着卫队向着北门奔去,他需要抢先回到城内,同杰拉人一起迅速最好布置,接应溃兵和防御敌人趁乱攻城。

卫队中的旗标手高举着军团大旗,迎风飘扬,它为正在后撤的第八军团士兵指明了方向。

敌人的溃败让哈斯德罗巴疲惫的身体仿佛注入了一股活力,他跟随着卢西塔尼亚战士一起追杀逃跑的敌人。

这时候,卢西塔尼亚人擅长奔跑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而希腊重步兵笨重的盔甲则让他们轻易的就被敌人追上。

哈斯德鲁巴带领战士们一路砍杀,到最后个个都变成了血人。

等到他们追至城下、想要趁机攻入城中时,城头上标枪、箭矢倾泻而下,给缺少防备的他们造成了不少的伤亡。

哈斯德鲁巴看到城头上众多黑盔、黑甲的守军,没敢再继续攻击拥挤在城下的溃兵,而是转过身来,去追杀其他方向的溃兵……

直至黄昏,迦太基军队才收兵回营。

………………………………………

这一场会战,戴奥尼亚第4骑兵军团损失了一半的骑兵,第八军团伤亡约1300人,其中轻甲兵和轻步兵大队都损失过半,杰拉军队死伤超过2000人,卡曼利纳伤亡最多,原本出战的3000名士兵,仅有300多名逃回,整个联军伤亡近7000人。而迦太基军队一方伤亡2000多人,其中巴利阿里投石兵伤亡最多,超过了半数。

由于戴奥尼亚联军的溃退,受伤的联军士兵大半没能逃回。

杰拉一战重创了杰拉和卡曼利纳的公民兵,让列奥提齐德斯能指挥的兵力更加捉襟见肘,更重要的是“迦太基人击败了此前一直连战连捷的戴奥尼亚军队”的消息就像一块石头砸进了西西里看似平静的政局,在某些城邦中产生了波澜。

杰拉之战后,尽管米诺亚人再三求援,列奥提齐德斯却继续待在了杰拉,一边休整部队,一边抵御迦太基人的攻城。在他所指挥的兵力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他更不愿意将其拆散,分驻各个城邦,这样只会被迦太基大军一个一个吃掉,而且相比较米诺亚,他认为杰拉的战略位置更加重要。

当然,他也不能对米诺亚坐视不理,所以他派出信使,连同米诺亚信使一起前往帕奇努斯求援。

……………………………………

在杰拉会战之后的第4天,在卡塔奈的西西里总督西普洛斯却收到了王国在西西里情报部门负责人谢洛芬尼斯的急报:锡拉库扎城内正在进行着军事动员,其动机不明。

为了谨慎起见,西普洛斯立刻派出信使去通知到达卡塔奈之后、奉命前往赫那的第七军团,让其迅速赶回,驻守位于列奥提尼附近的新军营,防止意外发生。

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帕奇努斯答应救援米诺亚,派出了3000名援兵,乘船离开港口后不久,突然遭遇到锡拉库扎的舰队。

这些年,西西里东部海域是戴奥尼亚第二舰队的天下,曾经称霸西西里的锡拉库扎海军早已风光不再,已经萎缩成一支只有30艘三层奖战船、总共50艘战船的小舰队,平时只在自己城邦附近海面巡逻,这时却突然出现在了帕奇努斯附近海面,对运兵船队展开了攻击。

由于戴奥尼亚西西里舰队这段时间一直驻守在塞林努斯,一面警戒西部海域、一面关切塞林努斯的战事,并没有派出战船护卫。当然,帕奇努斯人也没有向卡塔奈提出要求,毕竟它这里远离战场,附近海域一直很安全,与戴奥尼亚关系密切,与邻邦锡拉库扎也算相处和睦,他们认为从自己的城邦到米诺亚这一路的航行应该是安全的。所以帕奇努斯人只派了自己城邦仅有的5艘3层桨战船护航,象征性的做做样子。

结果,在遭到锡拉库扎舰队的突然袭击之后,帕奇努斯战船虽然顽强抵抗,但是寡不敌众,除了有四艘运兵船逃回了港口,其余全部被撞沉。

而与此同时,锡拉库扎派出了12,000人的军队,它并没有向北行军,去进攻距离它很近的陶尼斯,而是掉头向南,迅速赶往卡曼利纳,对外宣称是“要帮助卡曼利纳人,抵御迦太基人的入侵”。

在卡曼利纳人拒绝了锡拉库扎军队入城的要求之后,锡拉库扎军队立刻变脸,将卡曼利纳城包围,一边作势要攻城,一边派使者进城,威胁卡曼利纳人:锡拉库扎已经与迦太基结盟,要么重新归附锡拉库扎,这样在迦太基大军到来时能够得到保全;要么选择拒绝,锡拉库扎将攻打此城,城破之后,城内的民众将交由迦太基人处置。

由于卡曼利纳已经派出了大部分的公民兵去援助杰拉,此时在城内能作战的卡曼利纳公民兵只剩500多人,势单力薄,只能无奈的推脱说:需要时间考虑。

锡拉库扎使者蛮横的只给了一天时间。

使者回去之后,锡拉库扎军队不但立刻封锁了卡曼利纳通向杰拉的道路,而且锡拉库扎战船也封锁了其港口。

而此时在会战中获胜的迦太基军队已经将营地往东迁移,加大了对杰拉城的围困力度,所以列奥提齐德斯忙于应对迦太基人的攻城,对卡曼利纳的变故一无所知。

半天之后,才有冒险入港的戴奥尼亚商船带来消息:锡拉库扎舰队袭击了帕奇努斯的运兵船队,并且封锁了帕奇努斯和卡曼利纳的港口。

列奥提齐德斯知道


状态提示:第两百五十六章 落井下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