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第1617章 解放勒热夫和维亚济马

当杨明志的第63集团军施行“列奇察保卫战”的时候,远在数百公里外的斯摩棱斯克,部署在这里的德军遭遇苏军主力的大规模反攻。

西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和加里宁方面军司令科涅夫,两人谋划的一场战略反攻,称之为1942年第一次勒热夫-瑟乔夫卡进攻战役,约定的进攻时间正是七月二十九日凌晨三点。

以勒热夫为核心,在过去的十四个月内,苏军已经进行了两次反攻,而七月底的行动则是第三次。

新的行动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唯独进攻日期极度保密,甚至进攻开始后,该行动也没有大肆宣传。所以当游击共和国知晓苏军发动了这次大规模反攻的确切消息,已经是八月初。

一时间,横亘在数百公里战线上的苏军加里宁方面军主力展开战略反攻,进攻矛头直指盘踞在勒热夫突出部的德军第9集团军。为了配合友军反攻,突出部南部的西方面军,也分出精锐部队参与进攻。

因为苏军第39集团军的惨败,导致德军扩大了勒热夫突出部的凸角范围,在这场拉锯战中,德军取得了一次战术胜利。

吃了一次败仗的朱可夫眼光放的很远,他知道,如果歼灭了实力最为雄厚的莫德尔的德军第9集团军,苏军向西推进的大门就打开了。

莫德尔的部队正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的主力,在这个节骨眼上,南俄围绕着斯大林格勒和周边区域,一场血腥的绞肉机式战役已经开始。如若德军从北方调兵参战,苏军的防守压力徒增。

为了避免德军分兵南下,也是为了压缩战线,发动一场战略反攻合情合理。而起这次反攻,苏军已经筹备了超过两个星期。

官兵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即打破勒热夫的僵局,尽快突破,将斯摩棱斯克这座古老的城市,从德国占领军的魔爪中解放。

早在1812年拿破仑侵俄战争,俄法双方在斯摩棱斯克展开血战,又在博罗季诺展开血战。一百多年后,从斯摩棱斯克到莫斯科,道路再次见证了血腥,苏德双方在长达五百公里的战线合计布置了超过二百万作战军队!

苏军新组建的部队有大量从未见识过现代战争的偏远地区青年,他们多是二十岁出头,最大不过三十岁。他们是苏联城里后出生的第一代,许多是年出生,他们发自内心的愿意保卫苏联,保卫他们习惯的生活方式。

在经历了区区一个月的新兵训练,新兵组成的新的步兵师,火速投入到勒热夫绞肉机。

但大部分新兵根本不知道,苏联在这条战线上,已经付出了一百多万人伤亡失踪的代价!他们,这些新来者,他们才是最可怜的人。

他们只是庞大战役中的一个小棋子,战役在七月二十九日由加里宁方面军率先发动,三天之后,西南方面军投入进攻。

爱国情绪爆棚的新兵,伴随着数百辆坦克展开对勒热夫的重点进攻。

然而莫德尔这位防御大师,以反坦克炮、机枪弹幕,和纵横交错的野战防御体系,在被突破了两道防线后,成功挡住了苏军多达十万人的进攻。德军的防御胜利只是暂时的,为了这个战术胜利,德军第9集团军损失很大!

如若苏军只有这些兵力投入作战,无疑莫德尔将再度取得防御胜利。

朱可夫率领的西方面军于八月二日展开全面进攻。

西方面军分兵牵制德军第4集团军,使之难以增援北方的莫德尔。苏军主力部队,尤其是坦克部队,在漫长的炮火准备和空军的疯狂轰炸后,开始针对勒热夫突出部南部的维亚济马推进。

从现在开始,因为杨明志在苏联沦陷区的行动,本次反击战的战果,已经和那个位面会发生的结果完全不同!

一个男人能对历史带来多大的改变?

杨明志为苏联带来了已经成熟化的rpg技术,这种实用化的新式武器,为普通步兵大幅增强对装甲目标火力,同时对于步兵亦有可观的杀伤力。

德军缴获了苏军的这种武器,但德军丝毫不震惊。本来单兵火箭炮和无后坐力炮就不是新鲜玩意,只是俄国人将其率先小型化便携化。第七装甲师的惨败的确令德军大为震撼,随着一线德军开始装备单兵rpg武器,德军也拥有这类反坦克武器,第一次投入作战就取得击毁大量t3476坦克的战果。

如今,投入本次反击战的t3476,在增厚装甲的同时,大部分还焊上了一圈栅栏。

而德军的四号坦克,装甲厚度强行提升,在基本免疫苏军rpg的同时,也完全免疫了苏军45毫米反坦克炮的在四百米距离内的正面攻击。

投入进攻的苏军坦克,在逼近德军战壕时,旋即遭遇德制rpg轰击。

正面的栅栏装甲挽救了一些坦克,还是有一些被灼热的金属热流洞穿,车组全体阵亡。

西方面军在第一天的突击中投入了四百余辆坦克,然而不到二十四小时的战斗,无法战斗的坦克已多达八十辆。有五十辆坦克的损失就来自于rpg的偷袭,它们经过修理还能继续作战,但在突破状态下,苏军根本无非为其更换零件。

防御状态下的德军取得了一定的战术优势,然而莫德尔被苏联两个方面军重点进攻,他麾下有十八个师,因长期作战兵力补充有限,更糟糕的他们不得不分散守卫。

苏军的战略意图则非常明显,两个方面军,调集十个师和八百余辆坦克,组成钳形攻势的第一lún_gōng击。

和德军完全不同的是,苏军


状态提示:第1617章 解放勒热夫和维亚济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