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时代1958>第一千零一章 定作战计划

中东有多重要,谢洛夫相信苏联知道,美国就一定会知道。这是建立在美国和苏联是同等级对手的基础上。苏伊士运河控制在苏联手中,美国调动军力的路线不方便。这种不利条件会不会让美国最终妥协不干涉?这一定不可能。

只要伊拉克和伊朗选择战争转移矛盾推高油价,不管交通多么不便,地理多么恶劣。美国都会集结大军从美洲杀过来。这不是苏联抗议就能阻止的。没人能用嘴巴阻止美国。朝鲜、越南没有什么重大的利益,都能引来美国横跨太平洋作战。何况中东?

认为美国不敢打仗,怕死人,是很天真的看法。美国能有今天,靠的不是两次大战的战争财,那可是亡命财,是用人命堆出来的。为了援助中国,驼峰航线坠毁的飞机之多,以至于喜马拉雅山脉上的飞机铝片残骸在阳光下宛若银河;著名的孟菲斯美女号,只因为完成了25次轰炸任务就被搬上了荧幕,可见派去轰炸德国的机组能熬过二十四次任务的数量之少。

坚信美国不会为一些小国出头,这些都是一厢情愿。有些事情看似小,可事关美国的信誉与霸权,对于苏联也是如此,只要谢洛夫现在口头支持两伊出兵,美国到时候来了,苏联就必须出手面对面和美国较量。

在涉及到真正的决策时,苏联不能指望美国不敢下定决心。当然这个决心也是相互的,美国下定决心之后,苏联能不能下定决心?这是谢洛夫的问题,他的选择是应战。

“要么是世界大战,要么是中东大战,相信还是后者的可能性大得多。”谢洛夫此时仍然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在思考,这个时候必须参考里根的思维。冷战是什么?我们赢,他们输,这就是冷战……

按照这种简单化的思维,世界大战和中东大战哪个可能性更大?应该是中东大战。那么,在详细应对中东大战的同时,最好最坏的准备,就是世界大战。

“因为两伊战争没有爆发,这个时代伊拉克和伊朗的军力没有历史上这么强大,不过仍然没有问题!”谢洛夫在纸上比比划划,列出双方在中东阵营的力量。

作为直接责任国,目前伊拉克有五十万士兵,六千多辆坦克、两千多辆装甲车,科威特的军事力量不说没有,但和伊拉克完全不能相比。可以说就算伊拉克的军力在弱上一半,夜可以在一天之内干掉科威特。

科威特目前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外汇储备约八百亿,海外资产一千亿,石油年收入一百亿以上,科威特是中东少有的及善于投资的国家,它早就预料到石油不可能使得自己安然无忧,它的海外收入已经超过了本国的石油收入。这种情况下,科威特当然不愿意和伊拉克合并,这是科威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伊拉克是石油输出国,因此海岸线至关重要,伊拉克海岸线只有五十多公里,唯一的出海口还受到科威特两个岛屿的威胁。出海口这个问题,苏联最有发言权了,想想苏联乃至俄罗斯历史,为了出海口这个问题,和多少国家打过仗。

伊朗的人口和面积还在伊拉克之上,目前军人六十五万,拥有中东最强空军,以及送给苏联的中东最强海军。之所以是送给苏联那是因为伊朗海军的大型军舰因为苏联和伊朗签订的互助条约,编入了苏联地中海舰队。

如果伊朗海军还在本国港口的话,美国第五舰队是绝对不会离开巴林的,伊朗的目的也不会达到。从伊朗和巴林、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对比当中,苏联占据了绝对优势。

在外围一圈,美国的盟友还有沙特、卡塔尔。苏联则有南也门、叙利亚。美国有土耳其、苏联有库尔德。如果算一下亲英的阿曼,苏联这边还有埃及。不过英国有影响力的阿曼、约旦算不算美国的一圈是一个问题。

考虑到撒切尔夫人还在坚持在首相位置上,谢洛夫还是把阿曼和约旦算在其中。看起来是一对一,实际上表面之下还有中东国家自己的合纵连横,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可以说的清楚。

如果在比较外援的话,华约从地理上更近中东,打败土耳其建立苏维埃格勒之后,地中海运输线苏联这边也占据优势,怎么看,如果战争开始,苏联的盟国会占据优势。

这一切的优势都是建立在美国不亲自动手的情况下,美国如果动手,这一切优势基本上等于是美国,绕路过来开战能让美国多花一点运输费,却改变不了美国比除苏联之外所有国家的军力高出一大截的事实。

只有苏联能扛得住美军,也只有美军是苏联红军的对手。像是美军那种部队,并不是堆积数量就能战胜的,也许伊朗可以利用自己的国土纵深拖住美军,剩下的中东国家,和利比亚差不多一样是沙漠国家,美国揍他们也不会比揍利比亚更加困难。

“关键点还是在埃及,地中海舰队度过苏伊士运河赶往波斯湾需要五天时间,如果苏伊士运河对美国开放,也差不多是这个时间!”谢洛夫推演着战争计划,最后一拍桌子自语道,“就这么干了,真敢来就让我试试美军的陆战能力。”

几天后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再次送来了另外一份计划,以美军帮助科威特、巴林的名义进攻伊拉克和伊朗,囊括整个中东国家的站队问题,美国能利用多少军事基地,美国本土最快能来多少军力,甚至澳大利亚的角色等等。

“澳大利亚?”谢洛夫对这个国家不置可否,触发中东战争的条


状态提示:第一千零一章 定作战计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