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三国之无限召唤>第0952章 发兵三路攻潼关

飞鸽传书。

从上雒,传至弘农。再由快马,飞传至湖县。

刘芒收到信报,立即下令,弘农邓羌部出兵!

弘农部的目标——潼关!

……

潼关,畿内首险,四镇咽喉,更有百二重关之称。

当然,这些词,多是形容唐朝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潼关之险要。

但潼关所处的,是天然险峻之地。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有关隘,只是规模较小,关墙也未达到高不可攀的程度。

现在的潼关,是董卓所建。

董卓焚毁洛阳,退入关中,为防中原诸侯,下令扩建潼关。

此时,潼关才刚刚建成。其规模和坚固程度,自然无法和后世相比。

但是,天然的地理条件,使得潼关仍可称为天下第一险关!

潼关之北,渭水、洛水在此汇聚,并入黄河。

潼关之南,是禁沟,也称禁谷、禁坑。

名带“禁”字,自是形容此地无法通行。

禁沟,是一道天然峡谷。谷势壁立,谷中灌木丛藤,茂密如织。后人诗中“细路险与猿猴争”,形容的就是禁沟之险。

禁沟南北走向,长达三十余里,北连潼关,南接秦岭。天造地设一般,填补了险关与秦岭之间的空隙,造就潼关天险!

“百二重关”,难攻!

但是,世上没有无法攻克的险关!

……

邓羌、郭侃,早已做了充足的准备!

西凉军虽握有险关,洛阳军也有优势。

洛阳军的最大的优势,有两点。

一个优势,兵力。

被马腾韩遂联军、常遇春部牵制,西凉军部署在潼关一线的兵力,仅有不足两万人。

魏文通率五千精兵,驻潼关城。段韶率兵一万余,驻郑县,可随时支援潼关。

杨广李儒在潼关一带派驻的兵力最少,不仅因为潼关是天险,还因为,太多兵马,不便驻扎。

潼关城,毕竟只是一个关隘。和平原地带的城池相比,各方面条件都差得多。驻扎太多兵马,用处不大,徒费给养。

而洛阳军邓羌、郭侃的弘农部,共集结精锐骑兵一万五千,步卒三万余。兵力超过潼关西凉军一倍。

另一个优势,主动。

作为进攻一方,掌握着进攻时机,进攻方向,以及进攻方式的主动权。

王猛、邓羌、郭侃等制定的潼关攻略,充分利用了主动权。

进攻潼关,总的策略是:多路出击,分散敌之兵力和注意力,削弱敌人在潼关关隘的防御力量,争取逼迫敌人出关决战。

和上雒攻略相仿,潼关攻略的目的,是在东南战场吸引敌军主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敌人东部兵力,尽可能多地吸引到潼关一带。

从而,为徐世绩的河东部进攻左冯翊,创造有利条件。

当然,如果有机会夺取潼关,洛阳军当然不会放弃这一机会。

围绕潼关攻略,邓羌和郭侃,决定三路出击。

第一路,邓羌率主力,直奔潼关城。

第二路,郭侃率部走水路,做出先进入左冯翊,再渡过渭水,绕到潼关以西的姿态。

王濬的水军,主要配合河东部西进左冯翊,但也留出一部分渡船,由王濬亲自统领,配合郭侃行动。

第三路,尉迟恭率精锐步卒,走禁沟!

欲攻潼关,必取禁沟。这是兵家的共识。

从军事角度讲,禁沟之禁,并非是不能通行,而是指,不适合作为军事通道。

禁沟,有人可行走之路。但是,车马辎重绝对无法通行。

军队可以徒步进入禁沟,但给养只能随身携带。

按通常行军之法,步卒每人只能随身携带三日给养。

极限情况,步卒卸去各种防护装具,仅携带必要的武器,最多也只能携带六日给养。

以禁沟的地势,穿行三十里长的禁沟,最快也要两天时间,才能抵达潼关城城南。

在给养配备至极限的情况下,军队必须在四日内,攻破潼关。

否则,给养中断,进攻队伍便会陷入恐慌和混乱。无需敌人发起攻击,队伍想撤出禁沟,都没有可能。

兵者,出奇制胜!

敌人基于类似的考虑,不会重兵布防禁沟。

洛阳军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从禁沟方向,发起攻击。

尉迟恭部,承担从禁沟方向进攻的重任。

至于最难解决的给养问题,王猛等人筹划之时,自然已有解决办法。

……

弘农各部,分头出发。

邓羌率步卒在前,周德威哥舒翰率骑兵主力在后,未受到任何干扰,直抵潼关。

正如预料的那样,潼关城,吊桥高悬,关门紧闭。

任由洛阳军如何挑衅、谩骂,潼关守将魏文通毫不理会。

洛阳军远远扎下营盘,每日例行公事般,派人去关前搦战。

邓羌也不心急,耐心等待郭侃、尉迟恭部抵达预定位置,才会对潼关城发起攻击。

……

郭侃部三千步卒,在王濬的水军渡船配合下,从黄河风陵渡登船,向西进发。

潼关与黄河、渭水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一个不甚恰当,但很形象描述。

如果,您有一个会劈一字马的女朋友,那一定是很值得炫耀的事。

(如果您的女朋友不会劈一字马,那很遗憾。如果,您连女朋友都没有,那就当我没说o(╯□╰)o)

女朋友,劈着一字马,骑在您的脸上!这就是潼关黄河渭水三者之间的关系!


状态提示:第0952章 发兵三路攻潼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