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快。”那些山贼是假山贼的事她并没有明说。

徐师傅若有所思:“山贼,这是怎么回事?”徐师傅才过来,还不清楚安定县的事,其实,他是从外地来。

苏玉三言两语的安定县的事说了。

徐师傅点了点头,但是没有将安定县的事放在心上,他又将话题回到了宝贝的身上,他道:“宝贝的事既然大伙都知道,想去挖宝的人肯定是极多的,你想想,县里肯定有朝廷的人把守,弄到宝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苏玉听得认真,小宝跟高平也听得极为认真。

徐师傅又接着道:“这还不是最麻烦的,你想想,这消息肯定会越传越远,去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尤其是那些灾民流民,那些什么都没有人的,肯定会想趁机发财,还有些投机取巧的鼠贼,若是守在大道上劫财,一般人可应付不了。”

苏玉倒忘了这类人,她想了想,道:“劫道的一般是在回道的路上,我们的家在安定县,只去不回,应该碰不到这些人。”

徐师傅看着苏玉,却是轻叹了口气:“朝廷前几年过仗,国库吃紧,你觉得他们会放过这些金银财物吗?”

徐师傅悠悠道:“就算你们挖着了,那也是朝廷的东西。”

苏玉叹了口气,“看来宝藏的事不用想了,不过,我们只是为了回家,并不是宝藏的事,就算这样也有麻烦吗?”其实她现在想明白了,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回去。

徐师傅道:“回去,早回晚回总是回,你们些人除了那位姓吴的小哥,其余的不过是个半大的孩子,就算回去又能做什么呢,你说担心你娘你姐还有一位弟弟的下落,你又想佐了,你娘跟你姐姐不比你大?再说了,你舅家不是也在那边吗,他们不比你有用?”

徐师傅拍了拍苏玉的肩,说道:“有空将身体练,多长长个,瞧你,瘦瘦小小的,若不是你说自己说十二岁了,我还以为你不到十岁呢。”徐师傅看出来了,这一家人眼睛清澈得很,一看就是没经过事的,这样才像个孩子啊。

之后,苏玉再没提过回去了事了。

掌柜的花了好一翻功夫才将安定县宝藏的事问出来了,他打听到了消息的来源,这事确实是真的,第一个传播消息的人还将从安定县挖出的宝贝给众人显摆了,虽说那人只是显摆了一会,可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柳阳县的百姓又听说黑风寨死了几百个人,其余的被朝廷的人追了,他们闻言高兴不已,之后,一大波青年壮汉背着行囊往安定县去了。

连茶馆掌柜的都对这事动心不已,他自己倒是没去,不过他将茶馆关了,将几个伙计全派去了,还给了路费,其实一个伙计是他的亲戚,有那亲戚看着,掌柜的倒不担心些伙计不听话,再说了,那些个伙计的合同还在他手上呢。

除了柳阳县,成县,还有其他的几个邻县,那些脑袋发热的百姓们不断的往安定县涌去,一时间,安定县又热闹了起来。

此时,苏玉将那第二个屋子租了下来,一年五两银子,那屋子带着院子,有二间正屋,两间侧屋,还带着厨房柴房,都有些旧,但是有火坑,只要柴够,冬天肯定不会冷。

她又将剩余的钱买了米粮,买了柴火,将需要的日用品全部买齐了。

那屋子离集市近,买东西也方便。

那屋子的前个租户是一个月前搬走的,屋子倒也不脏,不过,苏玉还是将屋子细细的打扫了一遍,等将屋子打扫干净,苏玉挑了个吉时吉日,这才带着家中另外四人搬了进去。

茶馆掌柜的苦留她,生怕她跑了,苏玉哭笑不得:“掌柜的,您也瞧见了,我这家人多了,住这里实在不方便,我搬到的新地方你也是知道的,您放心,我跑不了。再说了,我还指望你那书刊给我挣银子呢,怎么可就能这么走了,我又不傻,你就放一百个心吧。”

掌柜的这才稍稍放了心,不过,他一天总会来苏玉这新家几趟,生怕苏玉跑了似的,这挣钱的事还没上轨道呢,可离不了苏玉。

搬了新家,小宝跟高平都极为高兴,连吴知的脸上都有些兴奋,现在高平跟小宝住一间,吴知住间,苏玉住一间,徐师傅单住一间,大伙都有了自个的屋子,能不高兴吗?

晚上,火炕一烧,屋里暧和得很,穿着单衣都不冷。

茶馆关了,吴知也不用去说书了,苏玉买了布,开始绣花,很久没绣了,都有些生疏了,她一边绣花一边给吴知他们四人讲故事,没错,徐师傅除了早上教苏玉他们练功夫外,其他的时候都闲得很,没事的时候,他就跟在吴知后面一起听苏玉讲一些‘新奇’的故事。

苏玉在讲故事之前郑重的说了一句:“这故事都是瞎想瞎编的,咱们听听就算了,你们可不要传出去,知道吗?”

吴知一脸兴趣的问:“这故事有什么稀奇的吗?”

苏玉看了看他:“你不是要回家过年吗,就剩几日了,怎么还在这?”

吴知听到这话,就拧起眉:“你又不是没瞧见,这雪又下大了,那些懂天气的老人说了,要下足一个月呢,我看啊,这是回不去了,这事还是明年开春再说吧。”他装模作样的叹着气,其实,开始听到苏玉说他娘的嫁妆被那后娘占了的时候,他是生气的,可是他心宽,过了几日,他心里这气就散了。

管他的,有他没他,吴家的日子还不是一样的过,嫁妆要不要得回来,那得看他爹,他在吴


状态提示:224 挖宝--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