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回到清朝做盐商>第四四〇章 真正的敌人
的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很多人都在积极地关注着。

内阁将主要的经济数据都通过报纸公布出去。

当然其中大都是一些好的消息,比如说耕地增加了多少,粮食产量增加几何,钢铁的产量比以前增加了多少,移民的情况……

还有过去一年,政府治理河道、修建道路花费了多少钱。

这些消息大大提振了民众对复兴军的信心。

老百姓们听到了报纸上的这些内容无不是欢欣鼓舞。

但是有识之士可不会仅仅看报纸上的东西。

董叔恒没有同意公布军费的开支,理由是为了保密。这个数字要是公布了出来,一定会引起轰动。

复兴军这一年来一直处在作战的状态。先是灭了满清,接下来又在西域和西伯利亚跟沙俄大打出手,然后又是在南洋地区出手。

不给过复兴军倒是没有出现了财政上的困难。

因为几乎是使用和平手段解放了京师,达到了满清权贵积存几百年的财物。

所以复兴军的至少暂时不会缺少货币了。

不过,那些有识之士是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时政的变化,会用自己的知识去判断好与坏。

他们往往能够透过表面看到背后更多的东西。

“涤生兄,你现在做一个悠闲的山人,倒是羡煞了胡某了。”岳麓书院的院长办公室内,曾涤生正在接待一个老朋友。

两人一边对弈,一边喝茶聊天,显然是极为熟悉的老友。

曾涤生现在深居简出,平时很少会客,尤其是他以前的湘军旧部是一概不见。

经过了一年多的建设,岳麓书院现在比以前扩大了不少。

现在岳麓书院已经成为了一所湖南地方书院。书院的经费来源于地方上士绅的捐赠以及学生的学费。

因为岳麓书院在之前的官员招录考试中表现突出,很多官宦世家都争着将家族的子弟送进书院。

他们希望自己的家族子弟能够通过岳麓书院成为复兴军的官员。

现在大家已经适应了这种通过书院学习,参加考试成为官员的途径。

对于现在的读书人来说,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为官,传统的观念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改变的。

借着这个机会,曾涤生将整个书院重新翻修扩建了一下。

那些世家子弟的加入,虽然让书院的经济状况好转了不少。

但是曾涤生知道,书院这里不能充斥着这些世家子弟。

否则岳麓书院的学风很有可能就被带坏掉。

书院要想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势头,就要继续接收寒门子弟。

这次扩建书院就是为了增加录取学生的数量。这样即使接收了一些世家子弹,原本接收寒门子弟的数量也不会减少。

他还特意用这些世家的钱设立一个奖学金给那些寒门子弟,让更多的寒门读书人能够进入岳麓书院读书。

实际上许多官办的书院都有奖学金,曾涤生只是照葫芦画瓢而已。

即便如此,这也让他在湘南获得了很高的人望。

“貺生老弟,胡某这身体也就只能在岳麓山上还能多活几年。倒是貺生老弟这次远赴南洋,为我华夏管理海外领地,任重而道远。”曾涤生说道。

这次,胡貺生来找曾涤生一来是为了告别,他马上就要前往吕宋,负责管理吕宋行省。

董叔恒为什么会找一个满清的旧官员去管理吕宋的事务呢?

这自然有他的理由,胡貺生这个人跟曾涤生齐名,都是湘南这里出来的名臣。

胡貺生最有名的是他有一个有名的老丈人——陶澍。

而陶澍是促成满清嘉道年间经世之学重新活跃的代表人物。

他选的女婿自然是深受他的影响。

胡貺生同样也是擅长经世之学。他们这些人在满清的朝廷厮混过,大都擅长处理各种错从复杂的关系。

这就是董叔恒为什么将胡貺生放到吕宋的原因。

这次要是能够顺利拿下吕宋。要治理好这个地方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董叔恒必须要找一个人用最快的时间将吕宋稳定下来,保证复兴军太平洋战略的展开。

吕宋虽然处在南洋的西北角。但是这里和英国人还有荷兰人的势力都交错在一起。

董叔恒将胡貺生放过去就是要他理清楚这层关系。

当然还有当地华人和土人之间的关系。吕宋那么多的土人,复兴军不可能全部都迁走,这些人怎么处理也是一个问题。

将胡貺生放倒吕宋,就跟董叔恒将李少荃放到了缅甸王国是一个意思。

“涤生兄,胡某这次来还想请教一下涤生兄对这南洋之地的看法。”胡貺生郑重地请教道。

“貺生老弟,你找我问那是找错人了。我想该说的你们的大总统肯定已经给你们讲过了。”曾国藩笑着说道。

“我现在就是一个山中老人,如何知道这海外之事,说实话为兄连海船都未曾坐过。”

“涤生兄,您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还望涤生兄不吝赐教。”胡貺生再次问道。

“你们那位董大总统的路数我大概知道一些,他是准备在外面行王道。这一年来我也一直关注复兴军的报纸。可以看出以后他的重心肯定还是在南洋。”

“貺生,你知道现在华夏最主要的敌人是谁?”曾涤生反问道。

“应该是罗刹人吧。毕竟北边和西边都在和罗刹人打仗,两国现在紧紧贴在一起,光是边界线就有几万里。”胡貺生说道。


状态提示:第四四〇章 真正的敌人--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