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重生之浩荡年代>二百四十四、咱俩都是混蛋

西海固是一个地理概念,并不是行政划分。

最美摄制组的驻地在吉西县下边一个乡镇,沈君诺一路行来,首次体验到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震撼,同时也对华夏最贫困的地区有了一个直观认识。

摄制组16日到达,沈君诺17日到达,几乎是前后脚来到吉西县辖下的甜水川镇。

沈君诺此行不是为了探班,只是为了看看沈明远日记中记载的‘触目惊心的贫瘠’是个什么样子。

从繁华的东部地区,一路向西1800公里之后,映入眼帘的是沈君诺从未见过的景象。

甜水川相较于电视剧中完全不适合生存、需要搬迁的乡镇,条件要好上一些。

因为甜水川镇,旁边有一条季节性的河流。

即便这样,时光仍像是遗忘了此处。

漫天的风沙、街边的土坯房、居民们非灰即蓝的衣服,让沈君诺恍惚回到了六七十年代。

在满是低矮民房的镇子上,最显眼建筑是那座两层楼的教学楼。

教学楼外立面上白色瓷砖,在灰蒙蒙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老伯,这所学校是援建的吧?”

摄制组拍摄的过程中,一直有位50多岁老农打扮的中年人在笑眯眯的围观,沈君诺上前攀谈。

“对,这是我们湖建省在99年援建的。”

‘老农’一开口,竟是带着口音的普通话。

“您不是本地人?”沈君诺奇怪道。

“我是支教的,湖建人。”

“哟,失敬失敬......”沈君诺诧异。

黑布鞋、蓝裤子,洗发黄的涤卡衬衣,皮肤黝黑,久经风吹日晒的脸庞上还带一抹高原红,这幅形象实在是和支教老师联系不上。

攀谈之后,沈君诺才得知这位吴姓‘老农’竟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在甜水川已经待了8年了......

沈君诺肃然起敬。

这个社会总有那么一些不为名利,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沈君诺自问做不到,但不妨碍他对这种人发自内心的尊敬。

“吴校长,眼下还有什么困难么?”沈君诺想做点什么。

“其他还好,就是老师不够啊”

吴校长以为沈君诺也是摄制组的,就随口聊了起来。

“不是有支教老师么?”沈君诺奇怪道。

“有是有,但是留不住人呐.......”吴校长无奈道。

听吴校长细说了,沈君诺才明白。

甜水川小学的师资配备中有一半是本地在编老师,另一半的缺口全靠支教老师弥补。

但这个地方恶劣的环境却根本留不住人,别说是支教老师了,就算是在编老师也是想尽办法调离此地。调动不成甚至辞职的都有。

吴校长指着摄像机前一位带着学生们做游戏的女老师说道:“就像小胡老师,来了一年,瘦了十几斤,听说你们要来拍节目,前天专门坐车去县城洗了澡,不过去县城来回得8个小时,回来路上刮了一路风沙,到镇上时又是一身土.......这澡也白洗了”

“.......”沈君诺。

“就这她已经是支教老师里待最久的了”吴校长苦笑道:“大多数人都撑不过一个月。”

华夏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针对贫困地区学生的扶持项目越来越多,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企业也开始关注教育问题。

因为华夏自上而下都有一个共识‘教育是脱贫的第一要务’。

但另一个默默付出的群体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就是这些支教老师们。

他们大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凭着一腔热血来到落后地区,但很多人也被极端的艰苦条件吓退。

不能指责这些半途而废的年轻人,因为他们从报名的第一天就意味着牺牲。

试想,支教的大学生在穷乡僻壤待上一年,他们同学却已经在社会上工作了一年。

一年后,支教学生走出大山,还是职场小白一个,而那些参加工作的同学,运气好的话已经升任小领导了。

能有这种甘愿输在起跑线的思想准备,就已经很伟大。

听了吴校长讲支教老师们的故事,本打算在甜水镇待两天就继续游历的沈君诺,停了下脚步。

18日晚上,沈君诺在调查了一番后,给李伯钧去了通电话。

“在咱们主页的招聘栏里写上‘有支教经验优先录用’?”李伯钧讶异道,他不知道天马行空的沈君诺为什么又突发奇想。

“对”沈君诺回答的很确定。

“咱们现在总共500多名员工,这样做影响不大吧。”

李伯钧慢慢忖出沈君诺的意思了。

“我知道作用不大,但咱们做了总归能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沈君诺不清楚公务员招聘有没有对支教老师特殊对待,但他了解的私人、外企是没完全没有这样的条件。

支教的履历对入职没有任何作用的话,沈君诺觉的不公平。

“好吧”这不是什么大事,李伯钧答应了下来。

“另外”不想沈君诺还有要求“我想让华瑾和荣创共同成立一家慈善基金,对支教老师每月补贴,标准不低于同年毕业大学生入职后的薪资。”

这次李伯钧没有马上同意,且提出了其他意见。

“君诺”私底下,李伯钧也不以职务相称“做慈善我不反对,但这样的方法投入大,并且在社会上也引不起太大反响,远不如我们盖几所学校,或者直接捐钱来的省事,引起的关注度也高。”

这就是沈君诺和李伯钧现在想法的不同。


状态提示:二百四十四、咱俩都是混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