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玄幻奇幻>大秦万万年>133大秦开国
所念名字,宫女们将一个个象征列侯、关内侯、大庶长爵位的高山冠、玉印送到一位位受封的大臣面前,当场为众人换上。

赵高念罢诏书,众大臣无不高声齐呼:“大秦万岁!始皇帝万岁!”

同时封了十二个列侯、六个关内侯、三个大庶长,自周武王分封天下后八百余年第一次。

列侯是大秦最高的第二十级爵位,享有一定的封地百姓缴纳的税赋;关内侯为十九级爵位,没有封地。

大臣们都在相互恭贺,大殿内一时欢声笑语。老丞相王绾却是一脸严肃,用那苍老的声音大声说道:“老臣王绾有本要奏皇上。”

吵杂的大殿立时安静下来,大家重新站好位置,注视着丞相。

“老丞相,有何要事?”秦始皇问道。

“十八个列侯、关内侯中,有王翦、王贲,蒙武、蒙恬、蒙毅,冯去疾、冯劫等父子兄弟。除了关内侯的老嬴奔,再无嬴姓子弟、皇子皇孙受封。天子富有四海,子孙岂可伦为匹夫?皇室兴,则国家兴,请皇上挑选贤能皇子、皇族册封为侯,以安社稷!”丞相王绾大义凛然地说道。

众人听了,这才恍然大悟。十二个列侯六十关内侯中,除了嬴奔,没有一个嬴姓宗亲,除了白山、辛胜、鄣邯是土生土长的老秦人,其余都是入秦未过三、四代或者刚入秦的山东旧六国人。这种情况,自夏、商、周以来,绝无仅有。周武王分封八百诸侯国,姬姓就占了五百余。于是大臣纷纷禀奏道:“臣等附议!”

秦始皇说道:“大秦本是西陲小国,自商君变法后,平民可因功而贵,贵族亦可因无功而贱。自此,六代先君皆因守法而霸,直至朕统一天下。今若无功而封皇子、皇亲,无异于废法。不出三代,皇室必弱,国必危矣!”

大臣们听了,都面面相觑,无法回答。

丞相王绾又上奏道:“今天下一统,天下初定。诸皇子多有成年者,皇上当早立太子,一则为皇上分忧,二则熟悉政务以安天下!望皇上三思!”

第一份奏折,只是丞相的试探,这一份才是真章。大秦的疆土比周朝大了一倍多,又全部是郡县制,大小事务都要通过丞相府和皇帝处理,如果不早点培养好接班人,将来如有万一,国家将大乱,这个也是郡县制的一个致命的短板。王绾看得十分清楚,他多么希望自己呕心沥血三十余年的大秦帝国可以真正做到传之万世。但是,春秋以来,太子的父王争权的闹剧数不胜数,立储君已经是盛年时君王的大忌。如果不是为派到他国为人质需,立太子的寥寥无几。现在,始皇帝正当盛年,此时提出立太子,的确不是好时候。偏偏秦始皇至今没有举行大婚,也从来没有册封皇后。因此,附议的大臣没有几个。

始皇帝思考片刻,说道:“立太子乃国之大事也,诸皇子皆缺少历练,没有出类拔萃者,待日后多加历练历练后再议不迟。”

始皇帝连续驳回老丞相两份奏章,大殿内的气氛有点紧张了,一下子静得落针可闻。

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大臣站了出来,奏道:“臣钦天监李未戌启奏皇上,皇上现在贵为天子,依旧礼,现在的宫殿、陵寝还有太庙都未达到天子的规制。臣建议皇上,应当从新规划骊山陵墓,重建皇宫、太庙,这样才能彰显天下共主的天子威仪。”

这个时候的秦始皇,他打败了一个个对手,华夏大地上,已经没有一个对手了。现在他要考虑的是如何把自己这个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漂亮。

始皇帝听了钦天监的话,正合他的心意,便下旨道:“可!着丞相府与少府立刻着手重修宫殿、太庙、骊山帝陵。”

王绾本想再劝两句,见始皇帝已经应允,只好作罢,又从怀中取出一书,双手递上,道:“禀皇上,老臣现在已经是如同朽木、耳聋眼花,望陛下许臣荣归故乡,有生之年,再看一眼家乡的土地!”

虽然早有传闻了丞相要告老还乡,但此时百官听了,着实意外,大殿顿时安静了下来。

始皇帝听了更是诧异,正想亲自起身去接,怎奈一身新式龙袍又长又宽,很不习惯,动了一下,竟站不起来,只好说道:“老丞相何忍弃国而去?赵高忙把书呈上来。”

赵高快步上前,双手郑重地接过奏折,从侧面上台阶,呈给始皇帝。

始皇帝展开,只见秦折上写道:

《辞官书》

臣本布衣士子,虚有才名,幸得吕相荐于先王。先王不以臣卑微,委于太子傅重任,常伴陛下身边。先王崩后,臣又得陛下宠信,十八年大夫十载丞相。臣愚钝,受命以来,唯宵衣旰食、鞠躬尽瘁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幸不负使命,能亲厉陛下横扫六合,即天子位,此生足矣。

今九洲虽一统,但天下人心犹未归。陛下当奖励耕织少征伐,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万不可好大喜功而急功近利也。

陛下勤于政务,本是万民之福。然日夜操劳废寝忘食,不惜龙体,亦是大祸也。陛下当劳逸结合。但有繁琐事,可令诸皇子及丞相、国尉府、廷尉府为陛下分忧。

今当远离,涕零之言,望陛下听之改之。

始皇帝二十七年岁首王绾顿首拜上。

秦始皇看完时,已经眼含热泪,少年时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历历在目。近几年,总是觉得老丞相守成有余,创新不足,自己对他也是日渐疏远,今日突然要别离,才知内心是那样的百般


状态提示:133大秦开国--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