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不负大明不负卿>第907章 关于出使他国的廷议
的强势,在推行京察时,朝中大臣就已经见识过了。

所以反对的大臣虽然大有人在,但反对的气势却相对不足。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朱翊镠的先见之明,实在过于“妖孽”,所以朝中大臣包括大明子民都打心里认可朱翊镠的强势,或者说打心里佩服。

毕竟朝中大臣没有一位有朱翊镠懂得多,对国外的形势别说能道出个子丑寅卯来,让他们胡扯都扯不出两句来。

朱翊镠就不一样了,什么都是张嘴就来,而且有理有据,还时不时地从嘴里蹦出一两个闻所未闻的词语。

试问那些反对的大臣又哪有多少底气?以致于反对的声音虽然有,虽然可以说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但别说朱翊镠原本就打算将反对的声音屏蔽,即便他不这么做,又有多少人真有那个实力与他争辩出一二三来?

如此一来,关于出使他国的决议,包括与之伴随的逐步解除海禁的政策,在廷议上顺利地通过了。

……


状态提示:第907章 关于出使他国的廷议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