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擎国>第一百七十七节、军火展销会
班牙原则上同意中国船舶在其殖民地靠港停泊并贸易的权利,表面上是中国吃亏了,但是当张韬拿到第一阶段的谈判结果时却哈哈大笑,连称姜田真是吃人不吐骨头,西班牙人的殖民地早晚都要变成中国的人殖民地。满朝文武看着喜形于色的皇帝不知如何是好,他们是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西班牙人的地盘会变成自己的。不过既然皇帝都认可这个结果,他们也就不再多言了,这些家伙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是这师兄弟俩人的决定,就算你想不明白并极力反对最后也只有遵照执行这一个选择。

至于该怎样武力支持西班牙扩大欧洲战争的问题,这俩人又关在御书房密谋了小半天,只是以前只有两个人的会议中又多了一个太子在旁听,等张环听完了他们俩制定的策略之后,哪怕是儒雅的太子都有些表情古怪的走出御书房,连呼方知何为上兵伐谋!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的诸葛亮也不过如此。

太子吹嘘自己老爹和老师的话,当然不会有人当真。可当加西亚听说自己有机会见到中国最新锐的舰队时,那抓耳挠腮的样子就又发作了,只恨不得马上跑到天津去见识一下中国为什么有能力叫嚣攻打吕宋。从传教士嘴中他早就知道中国陆军很强大,可能就是给哈布斯堡家族带来巨大压力的,古斯塔夫率领的瑞典军都没有中国陆军的战斗力。但是中国海军的实力着实不值一提,莫说已经露出败相的无敌舰队,就是欧洲的武装商船有时候都能在中国的海岸线上充当一回海盗,但是自从这位姜大人上任以后,中国海军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战舰,而两艘这种战舰就在不久之前冲破了几百艘船只组成的亚洲海盗的围攻。要知道就算日本的那些关船最多算是大点的舢板,可是也架不住数量众多啊,就算是无敌舰队来了,在狭窄的海峡中遇到这种由小船组成的火攻队,也很难做到全身而退,那么中国的战舰是怎么做到的呢?

因为这个邀请很意外,不再原本的计划之内,所以姜田只能拉着这俩西班牙人坐进马车,轻车简从的一路杀奔向天津,路上接连在驿站更换马匹,这才保证了前进的速度。然后深谙军事的加西亚在询问了驿站的功能之后,也不得不低头沉思,一个遍布全国的驿站网络,不仅能及时有效的传递军情,更是收集情报的绝佳来源。中国虽然广阔,但只要驿站运行正常,那么紧急军情就能保证以最快的速度递解到中央。也就是说哪怕西班牙真的派兵打算征服中国,并且在远离京城的广州登陆,那么仅凭这么高效的驿站传递,那么不出十天就能将情报送到北京。

加西亚不愧是一个目光敏锐的军人,他马上又联想到如果西班牙帝国有一个这样的驿站系统,那么在欧洲大陆的战争未必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所以这一路上他除了感慨西班牙的命运之外,就是在反复的思考着如何让陷入深渊的祖国从这个古老的东方帝国身上获得生机。直到一阵阵的海涛声传入耳朵,他才惊觉已经来到了海边。

这不是他们上岸的商业港口,从站岗的军人以及井条有序的港口布置来看,这里很显然是一座军港。对于西班牙人来说,这是第一次能有机会细致的观察中国军人,虽然是名不见经传的海军,而不是战斗力最强的陆军,但是一个军队的精气神还是能从行走坐卧中看出个端倪。至于加西亚这种浸淫战争几十年的老兵油子,第一眼就看出这些军人的精神状态的确是不同凡响。但是士气高、纪律严明,并不能代表战斗力就高,西班牙方阵在面对重骑兵的冲锋时都能临危不乱保持着严整的阵型。可这样的军队却在越来越多的火器下被打得溃不成军。

没等他多想,就跟随着费尔南多登上了一艘很普通的中国福船,这艘船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和这片海上其他中国船只没有区别,难道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新锐战舰?按照这段时间的接触,他相信那位权利很大的年轻官员,并不会用这种普通货色来敷衍他们,再说本来就是对方邀请自己,这其中包含着武力展示的内容,他相信这个年轻官员对海军的理解绝对超过自己,也没必要欺骗自己,那么就说明这里边肯定有着一些自己无法理解的东西。这种场合本来就没有他说话的资格,于是加西亚没有露出心理活动,假装随意的观察着这艘船,其实心里却在仔细盘算着究竟有什么出人意料的东西。

还没等他在船上找到什么稀奇的东西,却被港口的一些设施吸引了目光,只见码头上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船只在进行装载作业,可是全世界都常见的民夫苦力却在这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一种高大的木架子,一种用桁架和滑轮组构成的人力起重机,正在不停的将一个个标准货盘吊装到船上,加西亚当然不知道滑轮组的原理,但是他却明白这么沉重的货盘几乎很轻易的就能被吊上那些没见过的运输船,船上的水手只需要安排好吊放的位置,就能安置好一层层的货物,最后只要盖上舱门就算完成了装载作业。这效率可比汗流浃背的奴隶快多了!

这就是姜田利用这次作战强制推行的标准货盘与世界上第一种集装箱货船,虽然从外观上看还很原始与简陋,但是其原理却抄用了后世的集装箱货轮,船只用一种较为简易的结构却使用钢铁对龙骨加固,制造起来并不费钱费事,但装载量远非传统货船可比,正是有了3艘这样的集装箱货船,在近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七节、军火展销会--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