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重回狂野时代>204,我给你监工

终于在纺织局后面找到一个楼盘,有三室的户型。面积是92平米。

地理位置也非常好。

古襄平是顺着太子河建设而成,太子河流经此地是南北走向,所以古襄平是一座标准的方形古城,街道都是南北、东西走向。

在襄平市,南北走向的马路叫“路”,东西走向的马路叫“街”。

民主路与护城河平行,杨可选择的楼盘就在两者之间,所以位置非常好。

因为是六层楼,所以在当时,三四层是最好的楼层。

当时流行一套嗑:“一楼穷二楼富,三楼四楼是干部”。而且住在三楼四楼眼亮、安全,所以三楼四楼卖的快。

杨可询问了一下,已经卖出去了。

当时还没有什么售楼小姐,就是普通工作人员,所以不会很献殷勤那般卖力气地介绍。

工作人员道:“还有一个二层的。”

因为是现房,所以杨可要求去看看,工作人员领着杨可进入房间。

一进房间也是一个庁,只不过小一些而已。南边是两个房间,北面一个房间;洗手间在北面。

南边主卧有一个阳台,因为是把东山,所以东侧也有一个阳台,也是很小的那种。

这在当时算是最好、最前卫的户型了。

虽然把东山冬天会冷一些,还容易返潮,但是可以在外面加保温层。

保温层?杨可笑着摇头,当时还没有呢。

砖混结构,墙是很厚的,所以也差不到哪里去,比起平房生炉子好多了。

平房冬天还得在窗户外面钉上塑料布,不然屋里还是很冷的。

窗户上有了一层塑料布,房间里就是雾气昭昭、朦朦胧胧的,视觉不是很好,心也压抑。

杨可又仔细看了看,如果不是把东山的话,厅里没有直接采光,是很昏暗的。正因为把东山,有阳台,厅里的光线还可以。

楼下还有一趟仓房,工作人员介绍,仓房数量极少,如果后期买房,便买不到了。

杨可决定买下这套房和一间仓房。

全部款项合计:4万1千元,。

因为当时还没有银行卡,银行卡是起步阶段,并没有在中小城市推广。

直到九十年代初期,各行才在大中城市的分行发展独立业务。

2000年左右才逐步实现联网通用。

所以工作人员跟着杨可来到银行,把购房款划过去,再签署一些合同,杨可接过钥匙,直奔建材大市场。

去建材大市场,必须过桥,骑到桥头的时候,杨可望了望桥头国营浴池,不仅想起了李梦洁。

当时就是在这里,李梦洁说陪自己一辈子的。

过了桥头,直奔富民市场,因为建材大市场在富民市场的南边。两个市场都是东西走向的街道。

杨可听见赵和平喊自己,于是停下车,赵和平跑过来,道:“兄弟,没上班啊,买啥,我帮你。”

赵和平对杨可非常热情,一是因为杨可当初救过赵和平,二是与杨可在中华商店一起与小偷打过架,三是李纹革在羊城遇到困难,杨可不计前嫌,来通知自己。

他不仅欠杨可人情,而且对杨可佩服的五体投地。他又是非常讲义气的人,所以一直想结交杨可,几次请杨可吃饭,杨可都没给他机会。

十一在一起的时候,人很多,也没法好好交流。所以一遇见杨可,就像遇见哥们、亲人一样,格外亲热。

杨可也没隐瞒,道:“我刚买了一套房,准备装修,所以去建材大市场找人,买料。”

赵和平拍着胸脯,道:“这事找我呀,我认识人多,你等着,我告诉赵红一声。”

说完向回跑去,转瞬间又跑回来,道:“走,找什么工人,告诉我,那里的人很多我都认识。”

赵和平一把抢过自行车,道:“我驮你。”

杨可知道赵和平讲义气,一直想还自己的人情,也就不再客气,推了赵和平一把,自行车向前窜去,杨可一个箭步坐在后车座上。

“你怎么会认识他们?”

“那些工人大多是河东来的,我老家不是在河东吗,我可以说是在河东长大的,所以认识。”

这也属于农民工进城打工了。杨可心想。

在杨可的记忆里,这一带重新规划,左右平房都扒掉,起了高楼大厦,富民市场这条街也变成了商业街、步行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筑业的井喷式发展,建材大市场这一条街已经无法承载更多的商家。后来搬到城南,再后来河东也成立了几家市场。

当时的建材大市场也是新兴市场,推三轮车的、力工、瓦匠、电工、木工都在市场附近举着牌子,或者在自行车上挂着牌子,等待客户光顾。

如果你找到一个水暖工,水暖工会给你介绍几家卖水暖器材的商店,价格肯定是要相对便宜一些,即便这样水暖工也能得到提成,这是不成文的规定,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潜规则”。

因为是新兴市场,很多东西都是新奇的,所以个别新鲜商品价格非常高,甚至是暴利。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坐便蹲便产品多,价格也就相对稳定。

如果有一家上了一个新奇的水龙头,那么价格肯定会高,只要你肯买水龙头,那么坐便或者蹲便可以赔钱卖给你。

买家还以为占了便宜,其实商家照样赚钱。

这就是“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这个道理。

杨可是过来人,这些事情当然瞒不过他,好在有赵和平,他心


状态提示:204,我给你监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