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重回狂野时代>167,搅局

李纹革的变化太大了,这就是改革开放给人的冲击。

杨可知道,当时胆大的人都赚到钱了,李纹革就属于这种人。这种人没有时间去思考更多,他们只一个心思:如何赚钱。所以很多人迷失了自己。

暴富后,绝大多数人都会炫耀,而且极尽夸张地炫耀。毕竟穷了一辈子,终于扬眉吐气了,不炫耀干啥。

正所谓大浪淘沙,泥沙俱下。

在改革的大浪潮下,很多人就此沉沦下去,不能自拔。先富起来的人,能坚持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的人很少很少。

“好,那我告诉你,我肯定比你有钱,不信走着瞧。”

“哈哈哈,就这么定了,这辈子我都会高你一等。”李纹革狂傲地叫嚣。

杨可摇了摇头,不再说话。

李纹革冲着陈志喊道:“陈厂长,那批工作服在哪儿,我看看。”

陈志对保管员道:“你领小李看看。”

杨可一听,心中咯噔一下,自己一直惦记着这批工作服呢,他插一杠子可不行。

于是也跟着走过去。问道:“李纹革,这是10万套工作服,你能吃的下?”

陈志没有吱声,他知道既然杨可问询,必有原因,所以也示意其他人别吱声。

李纹革扬了扬黑皮包,得意地道:“我一个人那是吃不下,但哥们有公司,可以与其他公司联合,自然能吃的下。”

“公司?”

“不信是吧,我让你看看,你就死心了。”

李纹革打开黑皮包,掏出一个圆形公章,翻过来让众人看,道:“看见没,纹革贸易公司!”

杨可点了点头,道:“既然有公司,那注册资金多少,打算怎么买这批工作服?”

“先签合同,然后你们发货,等款回来了,我再打给你们。”李纹革很老练地道。

“呵呵,李纹革,你能不能不装大象,你这明明就是倒爷的路子。不对,应该是‘对缝’;也不对,严格说来,你就是‘空手套白狼’。一分钱不出,倒空卖空,赚差价是不。那好,你有这能耐也行,一套工作服,你出价多少?”

“倒爷”是八十年代的特殊群体,一度盛行全国各地。倒爷被视为神通广大之人,着实风光了一阵子。

双轨制时代,一些人利用计划内商品和计划外商品的价格差,进行倒买倒卖,获取暴利。这些人就是倒爷。

于是,有一部分倒爷便与官员拉关系,便出现“走后门”、“批条子”、行贿受贿等违法行为,这些人被称为“官倒”。

其实,倒爷最早就是“投机倒把”那些人,七十年代则称呼这些人为“二道贩子。”

最著名的倒爷,要数中国倒爷第一人牟某某,在没有外贸权、没有资金、没有航空经营权的情况下,把“空手套白狼”发挥到极致,硬是用500车皮的日用小商品,换回来前苏联4架图-154飞机。

这则“罐头换飞机”的故事,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传奇,使得国人脑洞大开。

对缝是倒爷的一种,这种人没有资金,全靠牵线搭桥,买空卖空,从中赚取佣金。

“空手套白狼”则是对“对缝”的一种贬义。

1986年,两名东北笑星还演了一个小品《对缝》,口吃男成为经典角色。

八十年代,“官倒”是腐败的主要表现,这群人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打击官倒”成为1989年廉政的一个口号,响彻大江南北,倒爷也受到严厉打击。

“你算说对了,没听过吗?‘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我是有公司的,是合法的。刚才在办公室我看到样品了,我顶多出价11元,不能再高了。”李纹革狂傲地说道。

杨可转身问陈志:“陈厂长,这批工作服的成本价是多少?”

“18元,但是积压时间太长了,占用资金,而且,我们还欠襄平纺织厂面料钱,所以我打算降价处理。”

差7元钱,十万套那就是70万元,在当时人均工资100元的情况下,70万元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杨可道:“李纹革,我出价肯定比你高,你还是走吧。”

李纹革大怒:“杨可,你别搅局。”

“那好,你先付10定金11万元,再谈。如果谈成,再付40货款。剩下的50货款,一个月后还清。如果你同意,那现在就签合同。”

杨可笑呵呵地对李纹革道。

“杨可,你知道啥是倒爷不,现在全国上下都这么做,哪有先付钱的。这有你说话的份吗,你一边待着去。”

杨可耸了耸肩,转身而走。

陈志道:“小李,你的价格属实太低了,在办公室你要说这个价,我都不能领你过来。这事我们再议,再议。”然后也出了仓库。

李纹革气得暴跳如雷,对总厂销售厂长道:“你咋不说话?”

“这是服装分厂的事,我插不上嘴,这样,你去找你爸,他说话应该好使。”

李纹革瞪着杨可的背影,喊道:“杨可,你等着,你以为这样就能阻止我赚钱吗,做梦吧你,看我怎么拿钱砸死你!”

说完,气哼哼地出了仓库,直奔总厂办公大楼。

结果是,陈志刚把杨可叫到办公室,还没等谈工作服这件事时,便接到李刚打来的电话。

陈志最后道:“11元的价格亏了7元,这事我也做不了主,这样吧,等徐枢记回来,再定。”

算是把李刚挡了回去。

放下电话,陈志饶有兴趣的问道:“小杨,说说你的想法。”


状态提示:167,搅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