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漠唐>第一百一十二章 学校与军政
猛、李承基、李承训,而以欧阳浩为首。

二是节度使府二进的书房,常常在此商议政务上的大事,主要参加者为各司长官,以季无忧为首。

久而久之,熟悉佑国军军政事务运作的戏称欧阳浩为“内史”、“欧阳太尉”,戏称季无忧为“外史”、“季相”。

而经常在李晟基内外书房走动的戏称为“内书房行走”、“外书房行走”,都以能进入两书房行走为荣,隐隐成了佑国军的枢密院、内阁。

李晟基也知道这些,不过并未阻止。

政务方面,李晟基基本沿用了后唐原有的州、县两级架构,不过在乡/堡一级新设了一级管理单位,乡/堡的长官全部任用佑国军退伍的士卒,这样一来,隐隐有将各县县衙架空的趋势,不过在佑国军的赫赫威名下,各县县衙也不敢多嘴,反正自乡/堡一级管理单位建立之后县衙日常的一些诸如诉讼、收税、劳役等事务大有减轻之势,虽然失去了上下其手的机会,但这些人也乐得清闲。

原有的县衙目前实际上能管理的也就是一个县城,而县城的主簿、县尉下面也逐渐有佑国军退役的将士加进来,慢慢地将一县的实务撑了起来,以前的一些由地方豪强及县令做后台的衙役也是敢怒而不敢言。

矛盾也在逐渐酝酿,明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是波涛汹涌。

不过由于佑国军在没有驻军的县城设立了“民兵”的组织,在县城里抽调青壮隔三差五进行训练,大的县城有五百,小的只有一两百,常备的有五十人左右,独立于县衙之外运作,都由退役将士率领,这些地头蛇虽然暗地里波涛汹涌,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大的动作。

而以李方颖为首、吴峦为辅的按察司也隔三差五对三州所属的县衙、乡/堡的运作进行监督,对不法的官吏进行检查、弹劾、替换,地头蛇们更是恨得牙关紧咬、心里暗骂。

不过李晟基也知道想要全部替换朝廷任命的各级官吏不太现实,对于县衙盘根错节的关系也还没有完全理清楚,到目前为止,对于他们的一些行为,只要不是太过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由于三州处于后唐的边地,除了需要进贡的花岗石、木材,其它的赋税完全由节度使府自己决定,以往三州还需要太原、潞州供给粮食,李晟基上任后基本上保证了自给自足还颇有盈余,故县衙想在赋税上做文章就不太可能了。

现在他们只能在县城里与城狐社鼠们勾搭在一起搞一些小动作,比如诉讼上,退伍的将士哪儿能通晓具体的律令,李晟基到云州后虽然颁布了一套比后唐宽松得多的律令,但也是在内部自己能控制的云州、朔州、蔚州三个州城以及军队、工坊以及广大农村实行,至于县城,目前还未照顾到,所以一些县城在失去了粮税、劳役两大宗外快后便在诉讼中上下其手,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所以,现在的云、蔚、朔三州,除了州城以及有驻军的静边军、偏关、横野军、清塞军、乡下的老百姓能感受到李大人新政的影响并欢欣鼓舞外,其它的县城的境况实际上比以前更糟糕了。

在县衙、豪强的威胁恐吓之下,受了委屈的老百姓天性畏惧懦弱,一些事情并没有传到各州防御使或季无忧、李晟基那里。

不过万事没有绝对,一日清晨,一位少年跪在节度使府前面打破这一局面。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二章 学校与军政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