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神明未满>第十八章——传奇色彩

“许小姐开出的条件确实诱人,我可以感受到许小姐的诚意。”

此话一出,许新月暗叫不好,这种说辞往往是拒绝的前奏。

“不过抱歉,我虽然暂未入职,但已经确定好工作了。”白亘婉拒了许新月。

“已经确定好工作了?”许新月一愣,她仔细回想,似乎当时白亘说的确实不是“还没有”工作,而是“还未”工作。

前者可以理解为白亘压根没找到工作,而后者则既可以理解为没找到工作,也可以理解为白亘已经找到工作、和公司签订劳动协议,但尚未入职。

这其实就是一个文字游戏。

“……那请问那家公司给了白先生怎样的待遇?”许新月追问道,她还想挣扎一下。

“待遇……很不错。”白亘微笑道。

这个措辞其实不准,待遇好坏是对员工说的,而白亘作为拿分红的股东是不谈待遇的。

不过考虑到白亘马上要担任五家公司的董事长事务,这么说也无可厚非。

“是么……”许新月脸上闪过失望之色,对于错失白亘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才,她非常遗憾和不甘。

“白先生方便透露一下公司名字么?想必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公司吧。”许新月还是想尝试一下能不能挖墙脚。

如果条件允许,能说动白亘,许新月甚至想让公司代替赔偿白亘与那个公司单方面解除合同的违约金,让白亘来宏海公司。

这种事情在商业领域不少,尤其是对一些极有才干的人才,很多公司宁愿花重金不惜代价也要请到。

“……亘久科技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白亘稍稍犹豫后回答道。

“亘久……”许新月一窒,基本放弃了挖人的想法。

在许新月的认知里,亘久科技是综合性的超大型集团公司,经营范围同样涉及到化工领域,而且还是国内化工领域的老牌巨头,在国际市场上都有一席之地。

关于这家公司,许新月只知道实力恐怖,但因为是一家非上市公司,加上有意低调,许新月了解得十分有限。

亘久科技对工业行业的人来说不陌生,甚至有一定的传奇色彩。

亘久科技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工业私企,而同时代的工业企业基本都消失在市场发展的浪潮中,只有少数几个留存下来。

十几年前,就在亘久科技蒸蒸日上时,亘久科技的两位实际拥有者——一对夫妻突然身亡,一度导致公司管理出现大混乱。

后来据说那对夫妻双方的父母身份非凡,又有政府出手,才将亘久科技稳住,没有出现最坏的情况。

接着大概是七八年前,据说因为那对夫妻的后代成年,要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导致发生了规模不小的动荡,甚至不少人离职,公司一度元气大伤。

这时的亘久科技也只是一个大型企业,称不上巨头,而接下来亘久的一系列发展在外人看来就具有传奇色彩了。

首先是公司在不少重要人物离职的特殊情况下,还进行大规模裁员和大幅度结构调整,强行使公司管理扁平化和模块化。

这是非常冒险的做法,在公司处于高层权力过度、关键职位缺人的特殊时期还大搞裁员和结构调整,一般只会让公司彻底陷入停摆和混乱状态。

然而让人吃惊的是,亘久科技当时不仅挺了过来,还能保持基本运作和生产制造。

接着,亘久科技又调整业务范围并大规模更换生产设备、引入高新技术,逐渐让传统生产模式向自动化、无人化方向发展,在生产人员削减的同时提高产能、产品质量和产生范围。

大裁员后,公司的招募重点从行政人员和普通工人转向高级技工和科研人员,前者范围不局限于国内,连跨国制造企业的工人都有被亘久科技高薪挖过去的;后者招募范围更广,从国内三本院校到国外顶尖大学教授,都可成为亘久科技的研发人员。

这还没完,亘久科技不知从哪拿出庞大的资金,对国内一些制造业公司进行收购,并同样采取“大裁员、大重组、大换新,”实现扁平化、模块化管理,引入高新技术。

就这样,亘久科技在短短数年时间内飞速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跨国集团企业,一跃成为行业巨头。

往往一个公司从起步,到成为超大型企业,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尤其是制造业公司,公司规模的扩增与时间、技术的积累有密切联系。

而亘久科技从十几年前的事故到七八年前的巨变,公司运营一直处于保守状态,根本算不上一个有潜力的公司。但却硬生生在几年时间内冲天而起,鱼跃化龙,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尤其是那些庞大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仿佛凭空出现,此前根本没什么风声。

资金倒还好说,可以用投资解释——虽然不知道谁会对当时那种情况下的亘久科技义无反顾投下那么多钱。

而技术就不好说了。

亘久科技在这些年突然掌握的技术虽谈不上国际最先进,但也能让其在国际高端制造市场有一席之地,这种突飞猛进的技术发展显然不正常。

自己研发?不大可能,如果是自己研发,必然会有循序渐进的应用过程。

技术转让?更不可能。技术是制造企业的看家本领,是决定企业盈利和存在的根本。高端制造技术更是让企业能垄断市场的决定性因素,转让的可能性太小。就算有一两家愿意给亘久技术,也不可能突然间出


状态提示:第十八章——传奇色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