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汉帝国风云录>第一卷 立马横枪篇 第九章 风卷残云 第一节

六月下,雁门关。

雁门关大战结束三天后,徐荣、张燕决定带着黄巾军主力返回晋阳。

北疆的险恶形势并没有因为雁门关大捷而得到任何改善,但徐荣和张燕都清楚,整个北疆的被动局面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发生变化。这个变化是什么,他们不知道;北疆的被动局面何时会得到彻底扭转,他们也不知道。他们只有等待,耐心地等待。

由于雁门郡太守郭蕴受伤,前来支援雁门关的河内郡武猛都尉丁原也受伤了,所以徐荣和张燕商量了一下,决定让小帅王当带着一万黄巾军精锐,一百台弩车驻守句注要塞。

徐荣接着向黄巾军各部首领提议,雁门关大战后所剩下的五万屯田兵应该全部转为黄巾军主力。张燕和杨凤大喜,他们当然愿意了,但朝廷会不会答应?尤其这次他们战胜了鲜卑人,杀敌数万,其强悍的实力一定会震撼朝野,让朝廷内外惶恐不安。徐荣笑道:“陛下不会不答应。这个时候,陛下除了指望你们黄巾军镇守并州还能指望谁?难道就指望我一个空空如也的镇北将军府吗?”

“但朝廷的现状你们也知道,大司农府给我们的粮饷基本上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现在整个北疆军队的粮饷全靠镇北将军府的一点老底子在撑着,能不能撑到十月谷物成熟很难说。”徐荣接着说道,“所以,我希望飞燕和栖之能理解镇北将军府的难处。除了王当这一万人马以外,其他八万人的军饷暂时只发一半,另外一半用屯田所得的谷物相抵,两位大人意下如何?”

杨凤心里立即就有点不高兴,但他脸上还是勉强挤出了几丝笑容问道:“大人能不能说清楚一点?”

徐荣解释道:“此次参加大战的十三万屯田兵都是从河东抽调,损失了大约八万人。阵亡了这么多将士,河东的那几十万亩田地仅靠剩下的七万屯田兵耕种是忙不过来的。”

张燕说道:“这么说,徐大人的意思是把黄巾军的主力全部送到河东去屯田了?”

徐荣点点头,为难地说道:“我们马上要给在大战中阵亡的十二万将士下发抚恤。朝廷是没钱,天子也会说先欠着,但我们不能这么做,这么做会让将士们寒心的。这笔抚恤镇北将军府无论如何都要在三个月内全部下发完毕。因此……”

杨凤脸上一红,顿时感到很羞愧。他激动地说道:“大人,我们活着的人可以暂时不发军饷。”

徐荣摇摇手,坚决地说道:“这更不行。我们可以不拿,但士卒们不能不拿,这是将军大人的原则,也是我们镇北将军府的原则,没有人可以私自违背。他们不但要拿,而且还要拿更多,因为今天的并州能够完好无损,是靠他们一刀一刀砍出来的。所以,我的意思是让黄巾主力去屯田,谷物丰收后,除掉上缴的,都是他们个人的,以此来补足士卒们的军饷。这样,士卒们军饷也拿了,粮食也种了,闲暇之余还可以训练,一举多得。”

张燕高兴地说道:“大人说错了,不是补足,而是多拿了许多,将士们一定很感激大人。”

徐荣笑笑,望着杨凤说道:“八万黄巾军主力到了河东,我就要把射缨彤的骠骑营征调回晋阳,河东的驻防就全部交给你。”

“晋阳不要驻防了?”杨凤谨慎地问道,“如今北方四郡尚在鲜卑人手上,北疆局势危急,太原和上党两郡又有一百多万百姓,晋阳怎么能不要大军驻防?”

“雁门关大战之后,拓跋锋虽然还占据了北方四郡,但对我们的威胁已经不大了,现在对我们威胁最大的是河东。”徐荣沉吟了一下,缓缓说道,“二位大人也不是外人,和将军大人也都是好兄弟,今天有些话我就明说了,免得你们一不小心误了事。”

张燕和杨凤两人互相看看,然后一起郑重地看着徐荣。

“两位和将军大人在冀州就结识了,对将军大人的过去和性格很清楚,你们说,他这样的人虽然屡建功勋,但只用四年时间就从卢龙塞的一个斥候做到了镇北将军,你们认为他靠的是赫赫军功吗?”

“以他在西凉肃贪的所作所为,多大的军功也不行,早被砍了脑袋了。”杨凤笑道,“我听说当今天子非常赏识他,处处袒护,所以将军大人才有今天的成就。”

徐荣苦笑,低声说道:“将军大人陷进了皇统之争。”

张燕和杨凤恍然大悟。当初李弘信誓旦旦地说要招抚黄巾军,张燕是半信半疑,杨凤根本就没有半点信心,但李弘却奇迹般地说服了天子和朝廷成功招抚了。李弘凭什么能说服天子?天子凭什么信任他?原来天子是需要李弘的武力。

现在看起来李弘的招抚非常有远见,否则这次并州十有**就丢了,但当时谁会想到今天的事?谁会想到黄巾军会成为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回头想想,李弘的许多神话背后都有当今天子的影子。没有天子的支持和信任,他的神话早就灰飞烟灭了。

两人虽然明白了许多事的关键,但心里却无半点喜色,反而面显忧色,茫然无语。历朝历代,凡牵扯到皇统之争的朝廷重臣,很少有善终的。李弘如果因为皇统的事倒下了,跟在他后面的从属故吏都要受到牵连,能保住性命的就非常不错了。尤其象张燕和杨凤这种人,想不死都难。

张燕和杨凤望着徐荣从容镇定的神情,突然发现自己把受抚的后果想得太简单了。招抚只是让黄巾军钻进一个绳套


状态提示:第一卷 立马横枪篇 第九章 风卷残云 第一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