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汉帝国风云录>第一卷 立马横枪篇 第八章 剑拔弩张 第三十节
一息了。

虽然他已经不能忍受拓跋锋的飞扬跋扈,但他更不愿意看到鲜卑国的奄奄一息。相比起来,他宁愿拓跋锋实力强大一点,为鲜卑国抵挡大汉国、南匈奴人和西疆羌人的攻击,为鲜卑人竖起一道密不透风的屏障。他相信自己还是有办法控制和打击拓跋锋越来越疯狂的野心。

为了鲜卑国的将来,慕容风不远千里,亲自赶到雁门关来劝说大王魁头和拓跋锋撤兵。这仗是他筹划,是他指挥打的,现在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自己又要他们不打了,叫他们背着两个多月连番血战的损失各自回家去,这的确很难。不管魁头心里是怎么想的,叫他命令拓跋锋撤兵,于情于理,魁头都没办法开口,也不怪魁头对自己的劝说不理不睬。

不过,慕容风看到他们攻占了雁门关,对自己能够说服他们撤兵一事充满了信心。

魁头率众发动北疆大战,既占了幽州北部,又攻占了雁门关,在北疆东西两个方向都有巨大的战果。魁头的这个战绩已经很大了,足够让他得到鲜卑诸部的拥护继续做他的大王。此时让他撤回去,魁头应该没什么拒绝的理由。

拓跋锋占据了雁门关,就如同自己占据了渔阳和卢龙塞,进退皆立于不败之地。拓跋锋凭借雁门关之险,不但可以彻底解除大汉军队对塞外北方四郡的威胁,还可以反过来威胁晋阳,威胁大汉的京畿重地,可以随时随地出关南下大肆掳掠。此时撤兵,拓跋锋一来可以减少损失,二来可以趁着汉人无力反攻之际,迅速巩固和稳定北方四郡以及雁门关。这么好的事,他有什么理由不答应?

慕容风高大的身躯因为过度操劳的原因显得非常清瘦,但脸上那双犀利逼人的眼睛却更显威猛。慕容风四下看看,问道:“大军已经进关了?拓跋锋和落置鞬落罗两位大人都在关内?”

“他们现在都在雁鸣岭,距离原平城大约十里。”魁头笑道:“昨天他们在雁鸣岭击败了阻击我们的黄巾军,明天就要攻打原平城了。”

慕容风神情一愣,略显惊讶地看着魁头。魁头很高兴,把五天前攻占雁门关,四天前南下雁鸣岭攻击黄巾军,前天黄巾军攻占积云岭截断鲜卑大军,昨天拓跋锋击败黄巾军的事详细说了一下。魁头的侍从铺开地图,慕容风一边听魁头讲解,一边仔细看着地图,沉默不语。

“晚上,落置鞬落罗和拓跋锋两位大人先后送来捷报,要求我明天击败攻占积云岭的黄巾军,迅速赶到雁鸣岭会合,准备一同南下攻打晋阳。”魁头望着慕容风,问道,“你看……”

“我们损失多少?”慕容风抬头问道。

“进关前,我们损失了两万三千人。进关后,拓跋锋大人在雁鸣岭损失了大约两万多人。昨天雁鸣岭和积云岭同时开战,伤亡数字还没有送过来。”

“两万三千人?”慕容风吃惊地问道,“你们只用两万三千人就打下了雁门关?”

魁头笑道:“是啊。汉人最后被我们打得只剩下两千人左右,然后弃关逃跑了。”

“弃关?”慕容风非常震惊地说道,“汉人弃关而逃?”

魁头看到慕容风表情震骇,感觉有点不对劲,说道:“阻击我们的是黄巾军,不堪一击。另外,大汉国发生了大水灾,几百万人无家可归,这北疆汉军的粮饷定然难以维持,他们不可能坚持很长时间的。”

慕容风苦笑,“大王,你们中计了。汉人还有两千人,怎么会弃关而逃?尤其守关的是郭蕴,此人和我们打了几十年的仗,勇猛刚烈,他怎么会弃关而逃?拓跋锋这个混蛋,利欲熏心,连这么点判断力都没了。还有落置鞬落罗,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还犯这种错误,老了,他也是老了。”

魁头面无表情,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也不说话。

“黄巾军不堪一击,难道汉人就没有军队了?十万人攻打雁门关,如今只剩下五万多人,再加上昨天大战的损失,我们最多还有三四万人。拓跋锋,拓跋锋怎么会犯这种错误?”慕容风双眼盯着魁头,失望地说道,“赶快撤退,否则北疆之战的所有战果,尽在此仗丢失一尽。”

铁鳌小声插嘴问道:“大帅,不管我们是不是中计,这仗已经打赢了,大家再努把力就可以打到晋阳了,为什么要撤退?这时撤退,我们不就什么都没了?你说过,并州现在也就剩下这些不堪一击的黄巾军了,只要把他们砍光,我们损失即使大一点也没什么关系,拿下太原和上党两郡,损失不就补回来了。何况,死得都是拓跋锋的人……”他眼角一挑,幸灾乐祸地笑道,“将来杀他的时候,我们要轻松多了。”

魁头望着慕容风,那脸上的神情无疑是同意铁鳌的说法。

慕容风一声长叹,垂首无语。他刚刚走进大帐的兴奋转眼间就变成了满腔的愤怒和沮丧,还有说不尽的悲哀。没有人,没有人为鲜卑国考虑,所有人,包括大王在内,都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族人,为了自己的部落,就没有人为了鲜卑国。

没有一个强大的鲜卑国,没有一个势力平衡的鲜卑诸部,鲜卑人将陷入连锦不断的战祸,将陷入血雨腥风,最后的结局也就和被鲜卑人赶出大漠的北匈奴人一样,迟早都要被一个强大的民族赶尽杀绝,都要灭种灭族,最后还有人能逃到极荒之地苟延残喘就不错了。

“大帅,你说呢?”铁鳌追问道。

“我不明白拓跋锋为什


状态提示:第一卷 立马横枪篇 第八章 剑拔弩张 第三十节--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