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重生秦川>33、长安行
殊的日子,中国共产党建立六十六周年纪念日,举国同庆。对于秦川而言,这也是重生以来,他第一次走出渭县。

渭县并不大,区区五个镇七个乡而已,他的脚步最多抵达城关、鹿港、高岭三个镇,外加东亭村所在的龙泉乡。重生以来的半个月,他只是走遍家门外东亭四周,熟悉着未曾谋面的人和事,以及这个只听别人说到或者书籍刊物中记载着的世界,从故事的听众成为主人公。

时间越久,他越感觉到自己在和这个世界融合,不仅仅是身份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因为历久弥新,因为放不下过去,即使他在这越来越觉得心安舒适,但那一份被后世这个熟悉的世界遗弃的感觉却越来越浓。

一半闲适着,一半压抑着,他就这样徜徉在历史的长河里,做着一点一滴不想被这个世界所改变的努力。

在别人看来,他取得的成绩不错,但于他而言,这其实根本算不上什么。他越来越适应这个八十年代的农村,却没能做出多大改变。不怎么用电,不怎么看电视听收音机,出门也没有共享单车,骑自行车也只能交钱放到固定的停车场。他没法上网获取信息,对外界的了解仅限于每晚听到的收音机,时事新闻很少。

身处在信息的荒漠里,对外界几乎一片空白,他心里一点点滋生着走出农村的念头。

以前,他压抑着心中走向外面世界的冲动,直到今天,他才得以离开三十年前的家乡,走得稍稍远一点。如果可以,他甚至想走得远一点,多看一看这个世界,可这并不行。

“自庸,原来要去长安?这次去长安,真的是买几本书见几个人?”一边走着,李勇一边摆弄着手里的车票,难掩兴奋地问道,以他对秦致庸的理解,他绝不会为这么一点事大动干戈,同样也不会在大人面前说实话。

渭县站是一个小站,后世秦川上大学后坐车,渭县都没有停的普快和特快,只能去相邻的西岐县和武亭县火车站坐车。现在八十年代,很多火车几乎是站站停,不管是县级和镇级甚至乡上的车站都停。因此,他们现在才得以在县城东上车,票价貌似很便宜。

一个人两块七,从渭县到长安一百二十五公里,按照87年平均月工资一百二十二元计算,相比于重生前三千九百元的平均工资,两块七相当于后世的八十六块钱。

而在后世,西岐站到长安站,全程票价十九块五。通过计算,他才知道,这票价并不便宜。

两人走到站台上,等待着火车到来,秦川平复略有些兴奋的心情,扭头回答道:“是去长安莫错。买几本书,见几个人也莫错。不过还有其他的事,你垕问哩,去了自然就知道,放心,额不会把你拐卖。”

汽笛声“呜呜”地响着,火车由远及近,他终于见到这个年代的绿皮火车,并不是更加久远的蒸汽燃煤机头,而是内燃机。

看到火车轰隆隆驶过来,从来没坐过火车的李勇瞪大眼睛,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瞪着车头,已然忘记刚才准备问秦川的话。直到火车咔嚓一声停下,车务员打开车门喊一声上车,这些等待已久的旅客们,争前恐后拥挤着上车。

见状,秦川微微色变,当即拉着李勇,大喊:“把额抓紧,垕放开,不然走散哩。”

两人身上带的东西不多,身材又比大人小,很容易便挤上车。上车后,便顺着人流往前走,寻找火车上的位置。好在上车前的架势虽然大,车厢里人却不多,还有一些座位。

他们买的是硬座票,车票上并未标注座位号,随便找一个位子就是。

安顿好,秦川才有空打量四周。似乎是建党节的缘故,铁路都在搞庆祝活动,两头车门上挂着横幅,上面写着“热烈庆祝建党六十六周年”。除此之外,因为是大学放假季,车上有一些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更多的都是中年人。其他的并无两样,头顶的吊扇徐徐吹着,两侧的车窗打开着,淡淡的汗臭在车厢流淌。

两分钟后,这列由西凉省省会金城开出的火车再次启动,向着终点站中海轰鸣而去。

……

/book_85284/30112109.l


状态提示:33、长安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