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丽江秘藏>第五章 刻木记典
史书上都有记载,跟这刻木记典上的记录是完全吻合,当然会有一些事情刻木上也没记录,很可能是觉得那些事不值得记录在刻木上,但特地用两块玉龙金木来记录这事,那说明这两件关于佛宝的事非常重要了,但是我不仅在我们永宁,也没见在丽江有记载和传说。”

汉斯也点点头道:“确实,我也从不在任何与丽江有关的史料资料上看到过什么佛宝,如果是大理还有可能,毕竟曾经大理国几代帝皇都信佛,更别说还有放弃皇位出家的了。”

听他们这样说,我更感觉这事可能不会如此简单,只是资料什么的太少,我们也不可能得到有什么有用的信息。

我想了想又拿出前面那块记有佛宝的木板说道:“那这块木板记录的时间段有什么重要事情没有?”

汉斯说道:“如果是按重量对应的时间段来说,这块记载的时间点是在木得和木初之间,年代也就是1382年至1391年这几年间,这时间段最重要的事当然是阿氏土司被赐姓为木了,其他也没什么大事发生。不过,也是从这段时间开始,木氏土司就日益昌盛,直到木增时达到鼎盛无俩。”

我笑道:“那是不是也巧合呢?得到佛宝后,木氏土司就开始变得富贵逼人,到木增时达到了顶锋,然后佛宝消失,木氏土司哗的一下衰败下去,连土司这名都不保了?”

汉斯笑道:“这还真可能是巧合,因为木氏土司得到明朝中央政府认可并赐姓后,那就代表了他们在丽江的最高统治,只要明朝还在一天,这地方就没人能动得了他,到清朝时,中央政府虽然也认可他们的世袭统治,只是总不如明朝时那么强,不然也不会有改土归流一说了。这两个时间点跟得到佛宝和佛宝消失,那真可能是巧合来解释了。”

我摇摇头道:“得到后正好家族昌盛那可能是巧合,但佛宝一消失,家族就衰败,这说是巧合怕有些说不过去。你们看啊,如果是清朝政府对木氏土司不满,那从顺治时一直到康熙,木氏土司差不多百年也没事,如果是要动木土司,那时有的是时间去动,不会等这么久直至雍正朝时才动手。刚才不是说了,最大可能是因为木氏土司突然遇上什么事,一下子影响到了木氏土司的统治无以为继,才不得不求助于中央政府,于是政府才顺水推舟,答应木氏土司,我帮你可以,我支持你继续对丽江的统治,也能世袭,当然,你就再不能是土司了,必须要改土归流回归中央。我还是觉得这佛宝消失与土司家族衰败有必然联系。”

汉斯笑道:“这是宝物而已,你以为是什么?一件宝物丢了就丢了,怎么可能影响到一地统治,我觉得是清朝前期没精力来动这些边疆小民,到雍正朝了,中央集权稳定,才能有时间精力来清理边疆民族地区。你用你的驴脑子想想,一个国家地区怎么可能因为一件东西而造成崩溃?有民有储蓄,政府就不会有问题,都跟你说了,木氏土司几百年的积累那岂是你所能想像的?”

阿玛也笑道:“不错,要知道木氏土司当时的繁荣那是真繁荣,不仅是土司,人民也是一样的富足安康注2,要知道丽江当时最多时不过十万余人,而他们却拥有银矿、金矿,丽江坝子又物产丰富,这么点人,却有这么多资源,最重要的是几百年来木氏土司采取的都是融合政策,基本几百年与周没经历过什么大战争,财富的积累根本无法想像。别说木氏土司了,像我们永宁土司在那么一个小地方,高寒无特产,到我父亲那一代的时候,我们土司也还是过得很奢华,木氏土司比起我们永宁土司,那可不止好了百倍千倍。”

注释:

注1:木氏土司原本为阿姓,其祖先阿得因率先归附明朝,并与攻大理,而被朱元璋赐姓为木,此后才一直以木土司称,本姓其实应为阿,如木得应为阿甲阿得,阿甲为其父名,阿得为己名,其子名为阿得阿初,汉名为木初。自此也就规定了,官姓为木,民姓为和,所以现在丽江最大的姓氏就是这两姓,和姓占纳西族五分之一强。

注2:其实在土司统治下丽江的各族过得并不富足,当时所有的土地和生产资料皆为土司及各领主所有,在金沙江淘得金矿要全数上交土司,每有产出也多上交,各种税赋极重,只不过丽江地理优越,物产丰富,土司及领主们虽然盘剥,人民还不至于活不下去,到改土归流,一切回归中央政府,丽江与外界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至此,土司及领主们对丽江人民的剥削才有所减弱,改土归流也是木氏土司一族消亡的开始。


状态提示:第五章 刻木记典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