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唐霸皇李恪>第一百零一章 年号一事

杨妃殿中此时简直可以用兵荒马乱、鸡飞狗跳来形容,大唐的楚王殿下,未来的李唐将才的第一人,一次临时起意的出行,就让刺客

若不是事出有因,岑本都已经是李恪的师傅了,绝对不可能行刺,他现在就是最大的嫌疑人。有的人,是那日玄武门之战的时候逃跑的孙宁,如今卷土重来,而主要目的就是杀尽李世民的儿子,女儿。

而另外一个传言那就是年玄武门事发,她被忠心的家仆带着逃了出去,李世民杀死了李建成、李元吉两家共十个儿子,却没将他们家的女儿赶尽杀绝,也没少意少了这么个不起眼的公主。

这个公主名叫李芸晓,是被长乐王李幼良收养了,李幼良如今也失败被杀,她被李建成原来的东宫侍卫孙宁带在身边,要她为自己的亲人复仇。

而那个侍卫本身就是当年李建成埋伏在秦王府的卧底,他偷偷泄露了李恪的行踪,这才有了这场刺杀。

瞬时,这孙宁之名,以及东宫余党更是响彻大唐。

楚王的侍卫里竟然也有人参与了这场可以是谋逆的行动,这么连天子近卫都不值得信任了,当初选拔那位侍卫的官员这次要倒霉了!因为李恪没有用到以及的虎卫军,本来还想着等着自己入楚王府的那一天,将五百虎卫军全部都纳入自己的府中,如此神不知鬼不觉的安排心腹,可是没想到现在又出现这个事情。

几个御医此时面对天子与杨妃,以及那些隋朝余臣的怒火,一个个战战兢兢,因为那飞镖上不知抹了什么毒药,让鲜血无法凝固,也就是,若是没有办法的话,李恪只能流血流到死,盛怒的李世民已经下旨,若是救不活楚王,这些御医等着陪葬!

李恪在回到杨妃这里后不久就已经晕了过去,杨妃坐在床边,脸色不比躺在床上的儿子好多少,她不停的往那道的伤口上抹金疮药,然后在厚厚的金疮药被血冲开之前继续往伤口上抹。终于她哭了出来:“恪儿,我的儿子啊!”“母后!”

李恪迷迷糊糊地醒来,只看见一个模糊的人影在眼前晃动,“我怎么了?”

“没什么,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恪儿会没事的!!”杨妃慌忙擦干泪水,坚定的道。

李恪恍惚地想起昏倒前的事,又看到自己手臂上血流不止,转眼想想,也就明白了问题所在,他犹豫了片刻,终于开口道:“母后,让御医,御医用烙铁封住伤口!”他失血过多,话也有气无力,但还是提出了这个唯一可以止血的方法。

“烙铁?”长孙皇后吃了一惊,“叫御医!”

“朕只问,这是否可行?”李世民毕竟心志坚定,很快作出了选择,只看可行性了。

年老的御医犹豫了一下:“回陛下,可行是可行,但是治标不治本啊!若是不能解毒,楚王殿下日后不能受一点伤,否则依然会流血不止,总不能每次都……”

“且顾今日吧,日后召集天下医者为太子解毒!”李世民很快下了决定。烧红的烙铁印到了白皙的手臂上,皮肉烧焦的味道弥漫开来,疼痛,让李承乾恢复了几分清醒,他脸上渗出了大颗的冷汗,嘴里的毛巾差点就被咬破了。

众人都松了口气,现在要做的就是分析那飞镖上的毒药,尽快研制出解药来了。李世民也冷静了下来,不管怎么,儿子是暂时脱离危险了,而且,李恪在这过程中表现出的决断还是很让李世民满意的,当乱不乱,此乃大将才能拥有的气势。

而李世民遇刺,生死不知的消息实在是让某些人高兴了一下,但是,不久就传出哎楚王已经清醒,只需慢慢调养的消息,暗处不知多少人大为惋惜,恨不得李恪再死一次。

“知道怎么了吗?”李世民冷冷的看着那几个御医。“楚王殿下只是皮外伤,即将痊愈,无需担忧!他日照样像我大唐男儿一样,可以重上战场!”一个老奸巨猾的御医立刻开口,剩下几个御医也不蠢,一个个赶紧发誓,楚王殿下洪福齐天,马上就会痊愈。

李世民也是没办法,尽管李李恪捡回了一条命,但是,那种后遗症实在是个绝大的隐患,万一传出去,只要那些心怀不轨的人随便想什么法子让李恪受点伤,那可是自己的儿子啊,可以,大家都以为李恪的病好了,但是知道这个消息的却是寥寥无几。

楚王被刺杀的事情落下帷幕,几个月后李恪身体已经恢复如初,此时的他在承天门下车之后,李恪让李强等候,自从那日的教训之后,江澜就把李强是硬塞了过来,还好最近就要落实楚王府的事情,李恪也就索性带着李强。自己带着桂子来到了早朝的太极殿。距离卯时,还有半刻时间,李恪和众人一样,只能在太极殿前等候。

在等候的这段时间里李恪分别跟众人一一行礼问候。而李泰在李恪到太极殿不久就出现在了大家面前,这让李恪有种错觉,李泰是不是总喜欢在自己到场之后不多时就出现。如今封为卫王的他,已经不似刚开始李承乾被册封为太子时的萎靡不振了,显得精气十足,和蔼恭谦,让人容易对他产生亲近之感。

难怪历史记载,他和李承乾就算没有像长孙无忌、李绩这样的权臣支持,也能斗的旗鼓相当。关键是他的作风让那些处在中下游的官员感觉得到了尊敬,意识到了自己的机会,所以,他们支持李泰,李泰才能够在朝堂上站稳脚。李泰的作法很符合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大唐朝堂上的大员也就那么几个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一章 年号一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