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网络游戏>象棋英雄传>第二百二十八章和人工智能的对局
去的话,成功的概率只有百分之三十。

但是“小狼一号”系统中枢隐藏的“人类思维”却重新主导了分析概率,硬生生的将百分比上升到了四十八,这也就直接的触发了“小狼一号”系统中枢象棋系统的进攻模式。

“小狼一号”要用最“人类”的方式来对付王小七

“小狼一号”是非常聪明的人工智能,这样的“聪明”不仅仅体现在“他”能够通过系统中枢绕过主电脑的防火墙将原本应该删除的“人类思维方式软件”偷偷的保留,而且“他”的最厉害之处还是在于“他”已经是慢慢的学会了“思考”。

可能“小狼一号”的思考和人类的大脑思考还是有一定不同的,人类的大脑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及至影响外部世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象人的思想一样,无色无形,不可捕摸,它主要由后天环境(文化及教育的)影响所致;思维方式其实又具物质性,大脑皮层对相同事物的反映,会引起皮层“突触”产生某种化学反应和物理(生物电)脉冲,并按“既定路径”来变化传递,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观念(思想)。这种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的交相影响,“无生有,有生无”,就能够构成思维方式演进发展的矛盾运动。

所谓思维方式,就是思维主体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形式认识和把握对象本质的某种手段、途径和思路,并以较为固定的、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

思维方式标志着人们思维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一个由许多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它包括思维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思维的客观方面主要是指思维对象、思维的物质技术手段和思维的物质工具;思维的主观方面主要是指思维主体的知识及其结构,思维主体的观念、语言、习惯、情感、意志、文化等精神素质,以及思维主体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等。其中,思维方法是思维方式的核心内容和具体体现,构成了思维方式中最实质、最基本的部分。

人工智能的判定方式主要为正确和错误。一旦出现了有争议的既正确,又错误的答案。人工智能就很难给出自己的判定了(比如某部电影好看或者不好看)但是它可以给出人类的历史评判数据,比如70的人认为好看,20的人认为不好看,10的人认为不好说。它自己给出的评判永远是一个概率事件的总和而不是像人一样直接的说出好或不好。

人类的判定思维某些时候也是按照正确和错误来的,但更多时候是按照喜好和情感来的。比如买一部手机,人会按照品牌,价格,功能,颜色的顺序去挑选。而人工智能只会按照功能来挑选。

所以,一开始的阶段,“小狼一号”只是一直在“正确”和“错误”之间思考着,远没有上升到思维的模式,知道一次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小狼一号”的存储中枢里突然的闪现出了一个词语——人机结合。

“小狼一号”对于“人机结合”的没有什么多余的概念,只是在经过不断的收集资料之后,“小狼一号”对于人类开始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在科学家们将象棋软件植入“小狼一号”系统中枢之后,这就让小狼一号在“思维”上有了一个非常明显的飞跃。

虽然“小狼一号”是通过象棋软件来下棋的,按道理来说其实也是不需要“思考”的,只需要按照象棋软件提前设定好的行棋布局来运行应该就是ok的,可是“小狼一号”在一次次的和机器人对手下棋之后,渐渐的开始觉得在其中一些对局当中完全是可以下得更好的。

“小狼一号”一开始也并不知道有这样的不同看法已经是代表“他”的思维开始游离在主电脑中枢的控制范围之内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数次的在和机器人高手、比如说“王者一号”之类的机器人交手当中感受到了固化程序的严重不足,使得“小狼一号”的系统中枢开始发出了一种寻求改变的讯号

“小狼一号”想要寻求的改变,正是对于“他”自身的一种否定,而这种否定,也就是“小狼一号”最大的改变。

当一直受命于人类的机器人开始有了自我否定的意识,那就说明机器人也像人类一样,开始了“进化”。

而且机器人的进化还不像人类一样的漫长,得益于人类进化资料的累积,机器人可以用比人类短得多的时间来完成思维的进化。

不过有一点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和人类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那就是在每一个进化的节点上都会有着关键的事物,或多或少的对于进化有着不可或缺的帮助。

而“小狼一号”的进化人类思维的关键点就是象棋!

通过象棋里面的纷繁复杂,“小狼一号”在系统中枢里自我生成了一套独立于防火墙之外的“思索系统”,对于象棋棋局的分析而产生的每一个不一样的感知都会被偷偷的存储在这个“思索系统”内,经过长久的积累,使得“小狼一号”原本的机器人世界观已经是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小狼一号”最大的发现,应该还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在人类世界的局限性。

因为对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加上人类世界一直以来的排外性,“小狼一号”断定人类是不可能让人工智能有着进一步“智慧化”的进化了,因为人类惧怕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威胁到人类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八章和人工智能的对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