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重生南朝>第七十七章 暖阁叙话

连着两日,因着刘义真的晋升,前来安西将军府祝贺的官员,关中的豪门大族,络绎不绝。

直到两日后的晚间,刘义真才应付完那帮子人,累得前胸贴后背的回到暖阁。

可刚刚坐下,连杯水都未来得及喝,就听许久前来禀报道:“长史王修求见!”

无奈之下,刘义真只能强打精神,让王修进来。

坐在暖阁一侧的胡榻上,刘义真白了眼向自己行礼的王修,随意的指了指胡榻另一侧的位置,才有些不情不愿的道:“坐吧!”

他真的很困,不过王修面见,以目前关中诸多的事物,刘义真都没太多拒绝的理由,有些事情可能需要他做决策,所以心中虽无奈,却也没有办法。

“诺!”

王修微微躬身,才缓缓的坐在刘义真的一侧。

打了个呵欠,刘义真有些疲惫的看了眼王修,问道:“不知长史前来,所谓何事?”

见着刘义真疲惫的样子,王修心中也是无奈。他实际上也不想前来打扰刘义真,可也是没办法。

他在午间收到来自彭城的任免令,让他出任刘义真卫将军府长史,其余职务不变。这算是来找刘义真述职来了。

“您看看这个!”王修听得刘义真问话,从袖口中取出一张绢布递给刘义真道。

刘义真挑了挑眉,接过王修递来的绢布,仔细的看了一遍,然后又递还给王修。

嘿嘿笑道:“看来长史,你是逃不脱寡人的手掌心了!”

刘义真心中那个美啊,王修有才华,有政治远见。如今自己的父亲,又让他做自己的卫将军府长史,说白了就是把王修和自己绑到一块儿,做自己的属官辅佐自己。以后啊,这王修就真是自己的人了。

“长安公说笑了!”

王修朝着刘义真拱手,满是钦佩的说道:“下官自打跟随长安公镇守关中以来,下官就佩服长安公的远见卓识。下官能跟随在长安公身边,是下官的福分。”

听得王修的话,刘义真有些吃惊的看着王修。

要知道,王修可是大知识份子,这段话已经算是比较谄媚的话了。王修能当着自己的面说出这番话来,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也算是像自己表明心迹了吧。

笑了笑,刘义真有些感慨的看着王修道:“长史的心意,车士明白了。既如此,长史不妨谈谈南边的用意何在?”

王修朝着刘义真微微拱手,道:“如今长安公添卫将军,可开府设衙,以位置三公,位高权重。宋公,又将吾等转为卫将军府掾属,这是有意让长安公独掌关中之事。”

“何以见得?”刘义真笑问道,

王修又是微微拱手,道:“如今的朝堂,随着宋公霸府的不断壮大,来自晋室的声音已经很弱了。但是,那些居于江左的世家门阀,依然有不少是晋室的追随者,这些人多是当年跟随司马氏南迁的北方大族。”

“宋公若想取晋室而代之,怕还得向这些江左门阀,做些妥协才行。可是,如何才能利益均沾,这是最难把控的。特别是今日的关中,因为长安公的胆识,算是彻底的将这片故土收归中国。”

“可江左那些世家门阀,有不少出自关陇。现今也有像韦,杜这样的族亲居于此地,他们怎会不来分一杯羹。”

“所以,宋公才会直接让长安公添为卫将军,自行开府建衙。内里,恐就是希望长安公尽快的掌控关中。到时,就算这些人想要插足关中事物,怕也只能望江兴叹了。”

刘义真听完,嘴角微微一翘,看着王修道:“难道,寡人这一年多在关中所作所为,还没能掌控关中吗?”

王修看了眼刘义真,露出一丝难明的笑意,反问道:“长安公自己觉得了?”

“哈哈哈......”

刘义真突觉身上的疲惫一扫而空,大笑道:“寡人到是忘了,这关中之事,大多是交由长史打理的。看来这一年多,不容易啊。”

“长安公,能理解就好!哎...”说着,王修无奈的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道:“这最难捉摸的就是人心啊。为了关中的稳定,为了这京兆之地的官员安排,下官也不得不像杜陵邑那帮子人做些让步。”

说着,王修顿了顿,一脸无奈的说道:“就拿着招纳贤才之事来说,下官也巴不得关中的才子都来啊。可是这些人,有多少出自世家门阀,多少又是来自寒门的。”

“有时候为了平衡各方关系,下官不得不将一些只会空谈的世家子弟招进来,而后安排到官衙中学习。可这帮子人,又有几个把那些个官员们放在眼里的。寒门的子弟,到是没有这些人乖张,可是却无背景,无半份功绩,很难有出头之日啊。”

听到此,刘义真有所深意的看了眼王修,道:“这招贤纳才就那么复杂?”

说着,刘义真语音有所抬高,站起身指了指王修道:“寡人啊,听到现在,算是明白长史今日的来意了。一个,长史的确是为了向寡人表明心迹,这点寡人特别感激。另一个,怕还是为了招贤纳士之事吧......”

“长史啊长史...”刘义真有些生气的道:“你是我卫将军府的长史,此前也是我安西长史。你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做出些许让步,寡人能够理解,也支持。”

“但是,寡人还是希望长史能够明白,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不是哪一人,一家的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想来长史不会不知。”

“寡人之所以要招贤纳士,


状态提示:第七十七章 暖阁叙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