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善战之宋>第三百二十九节 结拜兄弟情
其中一个骑兵高举起手中一道令牌,大声的对上面守城的军士高喊,

“快点打开城门。”

“等一下。”

城墙上简短的回应了一下,不多时便有几名军士举着火把下来查看,领头的一位军官四十多岁,他身上的logo在月光的照射下反射着寒光——他是一位军指挥使。

那名军官仔细查看了一下令牌,确认无误,然后把令牌还给了对方,然后示意旁边的士兵去打开城门。

他正准备转身给这些骑兵让开一条路,猛然看到在火把火光中映衬下的一个人面孔,他的脸上表情突然变得极为惊讶,“王大人,您是王大人吗,您今天才刚刚赶到,怎么就突然要离开啊。”

他是以前跟随杨延昭出征过寰州州府的一位军官,自然对王靖的样貌非常的熟悉,他并没有看错,面前的这个人,正是王靖。

此时的王靖,身披他那件黑色的战披风,高高的骑在马上,几乎和黑暗融为了一体,见火把在他马头前不停的晃动,眉头皱了一下,“有公务在身,必须立刻返回,怎么有问题吗?”

“啊,没有没有,王大人您误会了,我只是有些好奇罢了,您好容易才来到雁门关,真的应该多呆几天呢……”

“下次吧”

王靖并没说太多的话,他见前面的城门已然开启,未等完全打开,便率领着身后的百名骑兵朝着城外冲了出去。

直到他率领着这些骑兵全部离开雁门关后,王靖才略微降低了一下马速,向身后的铁盾望去,在夜色中,雁门关那长长的巨石围墙只能看到一层模糊的轮廓,仿佛一只无比巨大的暗黑巨蛇静静的浮在两个山脉中央,镇守着帝国的西部。

能够从这座被称为无人可以攻破的要塞中逃离出来,王靖的心越发的变得发凉,正如慕苍梧之前所有的那样,他实在是把宋真宗赵恒看得太简单了,他本以为以他对朝廷做出的贡献,赵恒至少也会考虑一下,不会把他如何,但实际上,赵恒用实际行动告诉他,只要他认为对他有威胁的,便绝对会第一时间扼杀在摇篮当中,从无例外。

若不是雁门关的杨延昭是他的结拜兄弟,那今天他真的是凶多吉少了。

他想起刚才晚宴时的情景,众位军官在杨延昭的带动下频频向他敬酒,应接不暇,在连续喝了几碗之后,在他身边的一个军官一边在劝着大家不要再敬酒了,然后不漏声色的端起他面前的酒壶给他倒酒,当他喝了一口那酒壶里的酒时,就发现里面好像有一种淡淡的香味,开始并没有在意,其他军官也围在桌子前,互相打着酒令,主帅军帐内满是一片嬉笑打闹的喊声,但没过多久,除了他以外,那些原本酒量很好的军官们却一个个的噗通噗通的栽倒在地上。

正当他有些诧异的时候,喝得醉熏熏的杨延昭一摇一晃的走到他的面前,借着酒劲将身上的军服扔到了地上,显露出了那份公告。

王靖一脸笑意的帮他捡起公告,正好看到上面的内容,神色顿时一滞,而这时,杨延昭却醉眼朦胧的坐在了地毯上,从怀中又掏出了一枚令牌,然后扶着酒桌大声的自言自语道,“晚上出城必须要拿着我的这枚令牌,现在本将军喝多了,我可不能让它有什么闪失,我把它放在攥在手里,一定没有人敢拿走趁机出关。”

说完,他握着手中的令牌,然后头一仰,呼呼大睡了起来,而那枚令牌就恰好掉在了他的身旁。

对于这种完全公开化的放水,就算王靖是一个白痴,他也明白了杨延昭的用意,以杨延昭和他的关系,杨延昭根本就不想对王靖下手,但他作为镇守一方州府要塞的将军,如果大张旗鼓的放走王靖,肯定会引起宋真宗赵恒的怒火,他也只好用这种看似愚蠢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夜幕的草原上,地上的枯草被踩的乱七八糟,不久前王靖率领着的百余名骑兵刚刚路过,不多时,已经见不到任何的热凝紧紧跟随着,只有远处的璀璨星空下,才能听到那密集的马蹄声,在不停的回荡着。

……

一缕阳光透光帐帘的缝隙,直接照射进来。

主帅大帐中

横七竖八的躺着仍旧昏迷不醒的军官们,在餐桌上,还放着昨天晚上还没有吃完的火鸡腿。

当低沉悠长的军号声在军营中响起的时候,大帐内的军官们,才纷纷揉着睡眼,满脸倦容的醒了过来。

从他们惊讶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们完全不记得了昨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此时几乎所有的军官都已经醒了过来,但只有身为统领的杨延昭还伏在桌子上,睡得正香,从他鼻腔中发出的鼾声,充满了整个营帐。

直到有军官上前去推了他好几下,他才睁开了双眼,双眼布满了血丝,好像一夜没睡似的,而其实,他也真正是一夜没睡,自从王靖离开以后,他便独自坐在营帐中想了整整一夜,他将mí_yào下了了所有的酒中,唯独又再王靖喝的酒里,下了解药,而他自然也早已经服下了解药。

他想不通的是,王靖到底哪里得罪了赵恒,竟然会被他下了追杀令,难道身为九五之尊的赵恒不知道王靖对于大宋有多么的重要吗?

本来宋朝名臣多,良将少,好容易找到一个,再想找第二个哪有那么容易。

“大人,王靖他怎么逃了?”

杨延昭正自思索着,忽然见一个军官一脸怒气的跑过来询问他,这位军官叫厉程海,是半年前从帝国军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九节 结拜兄弟情--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