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仙侠修真>火天伏魔录>第73回 神秘人初现端倪 赵匡胤引荐明主

第73回神秘人初现端倪赵匡胤引荐明主

逆鳞小游龙秦熙被金光血圣母奚凤莲好一顿臭骂,这位在火天录十八人大名单里排名第十三位的剑仙级人物,着实是火爆脾气,但她这次发火,却让秦熙如醍醐灌顶一般,脑袋瞬间清醒了许多。

在听奚凤莲说起她所查到的线索之后,积压在心里的一个个疑团也终于有了解答,只不过,纵使像小游龙这样聪明的脑瓜,也不免对里面的一些内情颇为吃惊。

“那个莘国公赵志邦,乃是大蜀国开国功臣赵季良的败家崽子,自以为仗着家大业大、会两下武巴抄就可以横行天下,此人虽也是贵为公侯、富甲一方,可惜却好勇斗狠、不务正业,早就妄想着哪一天能跟真正的武林高人过招了。那比武招贤大会那么大的动静,赵志邦怎会不知呢?更何况高进那老匹夫一早便派人向他送过口信,说到时会有一位真正的高人登台亮相,让他化妆改扮、在人群中观看,只等萧博上台击败那练气门的两个门人之后,高、廖二人这才怂恿赵志邦登了台,后面的文章便也好作了。”奚凤莲接着说道。

“原来如此,哼,想那赵志邦身为堂堂大蜀国的莘国公,也终究不过是这些奸佞小人手上的棋子啊。”秦熙听罢,不禁冷笑一声。

“要说这几个老匹夫为何找了这么个冤大头棋子,也绝非偶然。你也听萧博说过了,那比武招贤大会可是以大蜀国江陵王孟威的名号开办的,这背后可是牵扯到了大蜀国一系列的派系斗争,听说那赵季良还在世时,向来与江陵王不和,双方在朝中各有党羽、明争暗斗,现在那赵季良死了,江陵王一党得势,那败家崽子赵志邦虽然没什么本事,但在朝中仍然颇有影响,我偷听到那高进老匹夫亲口说,江陵王早就想将赵季良一党的残余势力除掉了,这次安排的比武招贤大会也有这方面的目的,换言之,就算萧博没有登台,那赵志邦也会死在别人的手上的,现在可好了,既除了莘国公,又害了萧博,一石二鸟,真乃毒计也。”奚凤莲回答道。

秦熙听得紧皱眉头,又问道:“可是老前辈,您也知道公明大哥被抓的那晚,对方总共有四个人一起行动,如果直接动手的是那黑金虎牛正达,而随同的是高进和廖继先,那么,那个将公明大哥引诱到城墙大门的黑影又是何人呢?听我公明大哥说,那人的武艺好生了得,似乎比他还更胜一筹,难道,他就是真正的幕后主使?那帮下五门贼人口口声声所说的‘那个人’,就是......等一下,难道.....”

话说到这,小游龙一下子想到了什么,这思路一经梳理,再加上从萧博那听来的一些细节逐渐回忆起来,一个惊人的结论突然闪现在脑海中。

“那个人是谁,我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此人不仅是武艺高超,谋略也定是非同凡响,几乎没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奚凤莲正说着,却发现秦熙的表情愈发的凝重了。

“不,那个人并非没有留下蛛丝马迹,而是打从一开始就嚣张的报通名姓了!”

“你说的是谁?”

秦熙咬了咬牙,缓缓地说出了他的猜测:“沈~万~春,外号‘一指定阴阳’的玄指门总门掌!”

金光血圣母略一沉吟,冷峻的面容闪过一丝惊异,接着,秦熙便把那封书信以及萧博在城墙大门与黑影交手的经过对奚凤莲讲述了一遍,后者听罢,也是连连点头。

“那高进和廖继先两个老瑟孩子当日在阆中府酒楼时说过,这沈万春是因为路途遥远尚未到达,真要是这样,为何一早他便与高、廖二人写了书信送予我大哥?难不成还是两个老瑟孩子冒用他的名字不成?历城人觉得,当日公明大哥在酒楼饮酒之时,那沈万春应该就隐藏在不远处偷眼观察。至于街上那打擂受伤的老百姓为何那么巧的在酒楼前经过,应该也是这沈万春安排的,错不了!”

“你说的确实有理,如果那人施展的斗气真的如萧博所说,那很可能就是那沈万春本人了,数年前,某家曾经亲眼目睹过他的玄指门绝技——铁指寸劲,可以将斗气控制的十分精准,还能利用来打暗器,堪称精妙.....如果真是他,可就不好办了,但是,怎么会是他呢......”奚凤莲沉吟道。

“老前辈,在您看来,那沈万春是何许人也?”

“我对此人了解的也不多,只知道他是当今‘三教五宗八派四十九门’中天地正宗辽东派的人、玄指门的总门掌,今年也是七十岁挂零的人了,虽说那火天录十八人大名单里并没有他的名字,但若论起资历,这老家伙在江湖上也绝对是有分量的人物,甚至于......他的实力也许比十八人大名单中的某些人还要强,级别绝对够个剑仙了。”奚凤莲回答。

确实,小游龙的推测很经得住推敲,细想起来,似乎萧博这次从太行山远赴大蜀国,完全是因为那封书信上署名的三人的威望,而这个“一指定阴阳”的沈万春,却自始至终没有露面,很难不让人起疑。关于这个人的事,秦熙知道的不多,也未曾见过此人的庐山真面目,但是,从此刻奚凤莲的反应来看,无疑是不可小觑的。但是,那沈万春其人真的仅限于奚凤莲所说的这般吗?

回想起大闹巫陀岭破庙的那天,秦熙对那牛正达、牛正旺等贼人的话还记得很清楚,似乎一提到“那个人”,他们的腰板立刻就挺直了三分、底气就高了八度,仿佛“那个人”对他们


状态提示:第73回 神秘人初现端倪 赵匡胤引荐明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