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仙侠修真>韩冬>189、动摇
下,不愿登上这个位置。

而这种事情根本无法强求,只要韩冬不愿意,世上只怕也无人能够强迫。

像韩冬这种人,自然心神强大无比,对待每一件事情,都会有自己的坚持,绝不会被人轻易所影响。

因此营雷知道,自己在提出希望韩冬成为魏国之主这件事情时,必须要等到一个合适的契机。

可是韩冬就算是面临无人看护的太和殿,还有那把高高在上,代表一国之尊的椅子时,依然毫无心动之感。

哪怕只需要韩冬走上几步,其后所有的事情再不需要他来费心,自有人会为韩冬扫清一切障碍。甚至当时的营雷,已做好了率先拜倒的准备。

其实营雷又哪里知道,早在数月之前,夏州最强的汉国之主刘秀,就曾有意将汉国托付与韩冬,而当时的韩冬也不曾有丝毫动心。

营雷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机会,直到云蓝提出自己就要离开这座王宫,营雷才不由的委婉提出,云蓝不必离开。因为只要云蓝不离开,韩冬也不会马上离开,只有这样,魏国才会有机会立韩冬为王。

营雷在生出将韩冬推上魏国之主这番想法时,就已有过详尽的考虑。就连整个夏州的局势会因此产生何种变化,他也仔细考虑过。

营雷也不是没有想过夏侯会亲自赶到宁安,但出于对最有利于魏国的路径的坚持与渴望,让他觉得只要是一颗至公之心,一定可以帮助自己抵挡外部的一切干扰。

阳光普照下的花园,一副流光溢彩的景象。却依然有阳光照射不到,而留下的阴影。

此时能够放在营雷心上的,只有一前一后两个人而已。

站在面前的大将军夏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提携之德,可以说没有大将军当年,或许不会有今天的营雷。而夏侯在这种时候赶到宁安,其目的不言可喻。

人行走于天地之间,自然应该恩怨分明。

而夏侯正好代表了恩义!身后的韩冬,寄托着营雷的期望,也是整个大魏的期望。

人非圣贤,谁能又真正做到大公无私。

在面对提携过自己的夏侯时,营雷坚韧无比的信念,竟然有了动摇。站在花园之中,他突然觉得无言以对宁可的质问,顿时陷入了沉默之中。

……

“不可否认,武宗阁下的武功确实天下无双……但这于我大魏又有何相干?”

宁可身披耀眼的阳光,排众而出,行进之中扬声说道:

“自古以来,没有以武功之高低来决定王位更替的道理。而我大魏绵延数代,以仁德立国,护佑无数百姓,使之得以休养生息,福泽无尽……”

“执掌一国,首重秩序!一国之主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到无数的百姓。治、国、理、政难道是依仗一个人的武功高低,所能达成?”

宁可话音落下,停下脚步,合身而拜,所拜的方向正是云蓝。

“我魏国正是百废待兴之时,实在经受不住太多动荡!后宫稳固,才能使王权稳固,只有王权稳固,我大魏才能世世永昌!百姓才能得以安身立命!”

“三十年来,太后以宽仁之心母仪天下,可谓后宫之表率,此亦为稳定朝政之功!这份功绩天下人有目共睹,也无人能够抹杀太后这份功绩!”

拜倒在地的宁可,尽力抬头,注视着云蓝的背影,双目之中神采奕奕。

“而现在的形势下,我大魏更需要太后的一颗仁恕之心!陛下为赎罪之故,愿以四海宫承载太后之威仪,此为陛下一番切切孝悌之意!”

“有陛下这般明/仁之君,有朝堂之上衮衮诸公的支持,有夏侯大将军这等中流砥柱,再有我大魏最新研制而成的兵家利器,何愁我大魏不崛起于夏州之巅!”

宁可伏首再拜,却再不抬头。

“太后!三十年弹指一挥,世事沧桑,错过太多无法挽回的懊悔!而时光飞逝,或许在有生之年,再找不到回首之机!珍惜眼前尤为重要……”

“所以!姑母!为我大魏江山稳固,为我大魏千万子民安泰,恳请您回和玉城祭祀先人……小冬与妍儿就在和玉等您回去……”

谁都知道,魏国会如何走向实际上取决于韩冬的态度。而天下间能影响韩冬态度的也只有云蓝一人。

而其他人就是说得再多,也根本不可能影响到韩冬,因此怎样对云蓝产生一些影响才是重中之重。只要能说动云蓝离开宁安,韩冬也自然会跟随而去。

因此宁可先是质问营雷,又利用大将军夏侯的到来,使得营雷再不出声。这才专注于劝说云蓝,为此不惜逾越,以姑母来称呼云蓝。

对于宁可而言,他已做到了自己能够做到的极致。到底云蓝是否坚持先前的决定,他也并无太大把握!


状态提示:189、动摇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