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恐怖悬疑>笑御清锋>第六十六章 厌胜
分之一,在忆北城数百n导师中同时与两个人搭话,这个概率屠诗都不知道该怎么算了,确实只能用缘分二字概括。这正是: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缘之一字难说尽,莫猜莫疑莫妄言。

“我虽然不懂剑法,但我的法宝之一‘大罗’正是一把剑。剑不仅是凡间武者用的武器,同时也是道士使用的法器,只不过凡间兵器为五金之物,内含刀兵之气,以杀生为目的,而道家法剑则用桃木、金钱,要么辟邪,要么镇煞,都不以杀生为目的。你喜欢用剑,与你当不当道士,这两者并不相冲。”

海青真人顿了一顿,道:“还有一种道士,他们的本命法宝就是剑……飞剑。心神所系,剑可离手飞出。时人懵懂,尊其为剑仙。”

飞剑?

屠诗眼睛亮了。小时候他看过徐克拍的《蜀山》,里面的道士可以御使飞剑,千里之外斩人头颅。“师傅,你也能让大罗剑飞起来吗?”

“不能。”海青真人浇了屠诗一头冷水:“驭剑术乃小道耳,正正属于我说的本末倒置。”

妈蛋,为什么右师傅不玩飞剑,老是在念经烧香、比和尚还要像和尚呢?!屠诗埋怨道:“师傅,如果我真的与道士有缘,我应该不是跟着你学什么《灵宝经》,而是跟那种道士学习飞剑啦!”

“缘之一字,谁能参透?正如你与正一道之间若有若无的缘分,为师也是参不透。”

海青真人又详细问了白家鬼宅门前两面铁牌的形制,沉吟一阵:“确实是正一道的手笔。如果世间有人能用厌胜而非道术来镇压那种厉鬼,一定只有正一道才做得到。”

屠诗奇怪了:“厌胜不是道术吗?”

海青真人扶额,开始科普。

厌通压,厌胜,读作压胜,意即厌而胜之,旧时民间一种避邪祈吉习俗,系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在门上画门神就是厌胜之法,门神原型正是之前提到的神荼、郁垒两兄弟,人们希望家宅平安,于是借两位神将的形象辟邪。厌胜之法自民间生成,与许许多多民俗融为一体,人们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画门神只是其中一例,贴春联(又叫桃符)、压岁钱、挂年画、剪纸其实都属于厌胜的范畴。

前面说过,撞鬼后,人三魂七魄的联系就不稳,需要用“桃符”来重新稳固魂魄,但民间哪里有这等仙药?这时候厌胜之法就帮上忙了,其中一个法门,民间称之为“叫魂”,也叫“喊惊”,若小孩子忽然中邪昏迷或说不出话,可拿着他常穿的衣服在路口挥动,并且大喊他的名字。这种手段根本不需要法力,就是不识字的农妇也能做到。

“要说厌胜,可能你那个叫‘快手小灵童’的朋友更为了解。”

陆灵川?他只是个工匠,能懂什么?还有,这,也还是很羞耻啊!

再说厌胜与正一道的关系。

天师道(正一道的前身)可以说是华夏大陆民间宗教发展史上最早的教派之一。当时在巴蜀一带,原有巴人所信奉的原始巫鬼萨满教聚众敛财、无恶不作,张天师携黄帝九鼎丹经和千余弟子东来,与巫鬼教发生了大规模宗教冲突。这一役后,五斗米教(后来的天师道)吸收了巴蜀地区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的某些成分,其召神劾鬼、符箓禁咒等道术又直接继承了汉代方士的方术。今时今日,正一道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不重修持;崇拜神仙,画符念咒,降神驱鬼,祈福禳灾……这种种都可以看得出,正一道几乎完全继承了厌胜之法的精华。

然而,厌胜本质上并不是高深的道术,它甚至不能被系统化地归纳、成为一门学科。随着时间流逝,正一道里精通厌胜的人越来越少,所以封镇白家鬼宅的这位张天师必定修为高深。

“既然这张天师很厉害,为什么不顺手铲除厉鬼呢?”屠诗疑问。

海青真人轻叹一口气:“你有差别心。”

“什么?”屠诗没听懂。

“你没有铲除蟾蜍王,但却要铲除厉鬼,就因为厉鬼毁了你的剑。这正是差别心。”海青真人很有些可惜地注视着弟子:“你斩妖除魔不是为了昔日坚持的正义公理,而是为了你一己好恶,清锋,你变了。”


状态提示:第六十六章 厌胜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