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逍遥江山>第2826章 夜深犹起看旄头
为官之道。官联的内容,有的告诫自己不贪不贿,比如有官儿为了自勉为官清正,在衙门前贴上一联,“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有的彰显自己爱民如子,比如江南有一县令,在衙门前贴一联以时时提醒自己,鼓励自己,“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言弱者可欺,当留下儿孙地步;堂上一官称父母,漫说一官易做,还尽些父母恩情”;还有的表达自己为政的决心,如京城一县令在县衙照壁上撰联曰:“人人lùn_gōng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无所益;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联语一出,“四乡人皆聚观”。这种联语带着冷锋剑音,使好人快意、歹徒胆寒,还有的彰显自己的政绩书写的功勋联等等多不胜举,这股风气从前朝的时候就蔓延在官场,到本朝早已成了为官一任的习惯,入了府衙不写点不张贴的对联,似难以彰显自己的做了官似的,但这样的风气也有一个好处,那便是从对联之中看出一个官儿的心声,所以在京城的衙门里,但凡坐衙门的官儿总会绞尽脑汁给衙门的左右张贴这样一幅对联,杨荣这对子以家国百姓为重,体现是一个老臣的赤胆忠心,诵来让人肃然起敬,杨溥这么说倒也不是存了偏袒陈循的意思,而是本着就事论事的态度,高谷、马愉、苗衷三人都以侍读学士入阁,说到底还是没脱离文人的路子,于天下百姓所知不多,唯独陈循以户部右侍郎的十分入阁,平日所见所闻多是家国大事,加上陈循为人怀抱着治理国家和减轻人民痛苦的愿望,又好为排难解纷,与杨荣柄国理念大体相同,冲着这一点,杨溥倒觉得陈循这番言语颇有几分气魄。/p

/p

众人听杨溥说来心头既佩服又好生懊悔,想为自己辩解几句,抬头看了看门前的官联,竟没先前的底气,一时之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在吭声。/p

/p

杨溥见四人都不说话,也懒得去一一解说,当即一捶定音道:“陈大人入住这杨大人的房舍,想来诸位是没什么意见了。”/p

/p

高谷等人心有不服,可话儿到了这儿也不知该说什么,干脆来了个默认了。/p

/p

陈循倒也不客气,端着茶杯冲着高谷等人抱了抱拳道:“承让了。”/p

/p

高谷等人,眼睁睁的看着陈循入了房子,心里暗骂不止,奈何技不如人只能接受现实,彼此寻了自己的值房摇了摇头去了。/p

/p

杨峥因住着是首辅大人的值房,规模上要大了些,加上位置坐北朝南,刚刚突破天际的朝阳便一点一点的照『射』了进来,让整个屋子变得敞亮了许多,杨大人落了座,宽大的红木书桌上摆着文房四宝,还有一摞奏章,茶杯茶叶,以及用得着的四书五经都整整齐齐的摆放在红木桌子上,颇让人赏心悦目,想着自己日后日日要在这张大桌子上看奏章,拟票,商讨军国大事,颇有几分肆意的感觉,心头不免感慨古人为何如此热衷官居一品,不得不承认,面对着外面的江山,自己独自坐在这张宽大的书桌前,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感觉,无时不刻不让人心生满足之感,细细品味了一番,随手从桌上拿起了一份奏章看起来,不知是下面的人有意为之,还是自己与兵事多有缘分,随手拿起了奏章竟从苏州呈送的战事奏章,奏章说的竟是倭寇扰浙东一事,大明开国之初,朝廷的朝贡贸易厚往薄来,造成许多倭寇朝贡使者到明朝这里来骗钱。很多到大明来冒充朝贡使者的倭寇没有倭寇幕府的管辖,朝贡完了以后他们滞留在大明沿海抢劫。为防止倭寇朱元璋就颁布了海禁政策。洪武三十年所颁的《大明律》对海外经商限制得很严格,它规定凡私自携带铁货、铜钱、缎匹、丝绵等违禁物下海,及与外番交易者一律处斩,而且禁止私人制造具有二桅以上的出海大船。而对于勾结外族的“谋反大逆“更是异常严厉:凡“谋反大逆“,一律首从皆凌迟处死,本宗亲族祖父、父、子、孙、伯叔、兄弟、侄、堂兄,同居的异姓亲族外祖父、岳父、女婿、家中奴仆,凡年满十六岁以上皆斩。/p

/p

尽管朝廷有律法,但贸易还是大量存在,随着永乐开海禁下西洋,朝贡贸易只允许外国与明朝廷进行有时间、地点规定的朝贡贸易。外国商船载贡品及各自方物土产来华,明朝廷收贡品、购方物后,以“国赐”形式回酬外商所需中国物品。各国贡期或3年,或5年。对倭寇则规定10年一贡。贡舶必须持有明廷事先所颁“勘合”(执照签证)。也就说大明制定了一套相应的规矩,倭寇只有遵行规矩才可贸易,这种局限很显然满足不了倭寇的需要,随着宣德初年,大明开海禁,下西洋,罢黜朝贡,兴盛市舶司,种种开放『性』的策略,给了西洋诸国提供了贸易往来的机会,加上,随着东南沿海一带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相当发达。沿海一带私人经营的海上贸易也十分活跃。一些海商大贾、浙闽大姓为了牟取暴利,不顾朝廷的海禁命令,和“番舶夷商”相互贩卖货物,他们成群分党,形成海上武装走私集团,有的甚至亡命海外,勾结倭寇各岛的倭寇,于沿海劫掠的勾当,从中获取大量的好处,巨大的利益面前,让不少倭寇开始不顾大明的律法,铤而走险,乘


状态提示:第2826章 夜深犹起看旄头--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