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皇帝好多啊>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势已定

最要命的,其实还不是国史,国史只是记载大概发生的事情而已,要命的是,实录和起居注等物。

国史基本上是纪传体的史书,比较像后世的旧唐书新唐书。

而实录以编年体为主,主要按时间顺序,罗列一个皇帝在位时发生的各种大事,更像是资治通鉴。

起居注是逐日记载皇帝言行的一种文字记录,由“起居舍人”或“起居郎”每次朝会的时候拿笔现场记录,除了记皇帝当天说啥、做啥,还广泛记录一切与国家大政有关的人和事。

起居注记满三个月就送史馆一次,所以数量比国史、实录更加惊人,姬长安估计,现在起码有几百上千卷。

除了这些,还有许许多多,比如时政记,时政记一般是由宰相记录的与皇帝小范围谈工作的要点,每天送史馆一次。

还有各种祥瑞,由礼部记录,每三个月报送一次天文祥异,由太史局记录并占卜吉凶,每三个月送报一次。

外国使节来朝贡的情况,每来一次,由鸿胪寺负责勘问那个国家的土地、风俗、衣服、贡献方物、距离远近、国王名号,报送史馆。

蕃夷入寇及来递降表,由中书省记录并送报。

打了胜仗,写报捷文书挂在一根杆子上一路宣扬入京这文书叫“露布”,由兵部抄报捷文书,报送史馆。

出征军队回朝以后,由统军将领详细记录陷破城堡、伤杀吏人、掠掳畜产,并报送史馆。

变改音律,新造曲调的记录,由太常寺记录原因来源和音乐歌词报送。

改变州县设置的记录,以及哪里出了孝义道德榜样得到官府旌表了,只要有,就由户部报送。

法令变改和审案新思路的记录,只要有,刑部就报送。

农业丰收、歉收、饥荒、水、旱、虫、霜、风、雹、地震、洪灾各种灾害记录,一旦出现这种事,户部和州县详细记录时间地点,以及官府采取的赈贷存恤措施,一起报送。

封王、封国公、给封地、封高官显贵相关的继承事宜,主管的部门司府报送。

京城各部门主管,及外地刺史、都督、护、行军大总管和副总管的授职和去职,连命令文书的内容一起报送,文官由吏部送,武官由兵部送。

各地刺史、县令的善施效果口碑,由本州整理,去考核的使臣带回京城报送。

各色硕学异能、高人逸士、义夫节妇,州县里如果有这种人,要勘察确实,每年记录下来给考核使臣带回京城送史馆。

京城各部门主管的死亡记录,由本司记录详细情况报送。

刺史、都督、都护,及行军副大总管以下官员死亡,由本州、本军负责报送。

公主和百官定谥号、总结一生事迹,在外的王来朝,由宗正寺勘报。

除此之外,如果还有什么事是史官听说了、比较感兴趣、认为可以写进史书里的,还可以向负责部门下公文,要求该部门写详细情况报送。公文下到一个月之内必须报上来。

姬长安突然有点想吐血,当时下命令全部杀光爽是爽了,计划是完美了,这段历史也不会出现在正史里面了,但是史馆彻底完蛋了。

姬长安叹着气,走进了太极殿中,此刻的太极殿,虽然血腥气仍在,但是尸体和血迹已经全部清理干净了,与此同时,诸位大臣武将正在太极殿中,等待姬长安的到来。

姬长安踏入太极殿中后,直接跑到了皇帝宝座之前,不过他并没有坐下去,反而对诸位大臣行礼道:“昨天晚上,太子兵变”

等姬长安把那通对李丽质说的瞎话重新说了一次以后,姬长安开口说道:“此刻的当务之急有两个,第一,从天下宗室里面选出新的帝国皇帝,第二,加快恢复帝国的正常运作,比如史馆,太极宫,我们必须尽快的恢复帝国秩序,希望诸位齐心协力,过此难关。”

在皇亲国戚已经彻底消失不见的朝堂上面,诸位大臣都是一脸悲痛的采纳了姬长安的意见,可是实际上整个朝堂此刻已经成为了姬长安的一言堂。

直言上谏的魏征?他忙着“哭”先帝呢,哪有那么多时间“怀疑”姬长安做了什么,与李世民关系最好的长孙无忌?抱歉,今天早上,长孙无忌已经因为卷入太子谋反这个罪名死了。

李世民的老兄弟,程咬金,尉迟敬德等人?他们也在痛哭流涕,同时向与他们“同级”的姬长安“保证”,帝队绝对不会发生动乱,请姬长安“放心”!

众生众像,在帝国最高的权利中枢,每个人都“悲痛万分”,每个人看起来都是先帝的“忠臣”,可是在这个朝堂下面,隐藏着的是什么呢?他们的面具下面,隐藏的是什么?

下面隐藏的,或许是,罪恶或许是无奈,悲哀以及无力反抗的妥协又或者是为了自己的家人,爱人所作出的艰难抉择姬长安做了很多事情,很多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从来没有完美的人,所以,他现在掌控了一切。

不过姬长安也知道,这种关系肯定有一天会走向崩溃,只要他死姬长安看了看自己属性上面的寿命一栏,嗯,他也就只能活个百八十年了。

姬长安现在并不在意他们的想法,大势已定,就算是他们真的集体后悔,给姬长安反戈一击,那充其量也只是让姬长安稍微麻烦一点而已,这群理智的老狐狸可不会那么做。

说实话,姬长安也觉得自己的手段卑鄙无耻,过于狠辣了,不过他会慢慢改的,当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势已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