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皇帝好多啊>第一百零三章 脊梁

玄甲军士卒们干这种事情实在是得心应手,马上就有好几个人跑进了船舱,把那死去的宋国官员丢入了大海之中。

姬长安站在船边的栏杆旁边往下看,虽然那宋国官员的血已经流得快没有了,但是血腥气很重,相信很快就会引来鲨鱼的。

姬长安扭头对那些官员说道:“回宋国以后,你们就说那畜生失足掉进了大海之中,葬身鱼腹了,懂吗?”

宋国官员们争先恐后的说道:“懂了,懂了……”

姬长安满意的点了点头:“行了,大家把刀收起来吧。”

玄甲军的士卒们微笑着把搁在官员们脖子旁边的刀放下了。

姬长安笑着说道:“看来,你们之中没有仗义死节之人啊?”

一个宋国官员走了出来,行了一礼,平淡的开口说道:“非也,只是仗义死节之士不会为此等畜生不如之辈开口而已。”

姬长安玩味的看着眼前的年轻男子,开口说道:“这么说来,你是仗义死节之士咯?”

“不敢当,只是我以仗义死节为目标而已。”

姬长安笑了笑:“口气倒是挺大,不知道你是谁?敢说这种话出来。”

那官员行礼道:“在下文天祥,未先通报姓名,失礼了!”

姬长安凝视着文天祥,有点不敢相信,自己随随便便就能碰到这等忠烈之人。

姬长安没有再和文天祥说话了,他吩咐玄甲军将官员们——包括文天祥带回了船舱之后,就坐在甲板上陷入了沉思。

随着船只的继续前进,姬长安的思绪也开始动了起来,他开始回忆起历史上文天祥的事迹。

文天祥在孩提时,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谥号都为“忠”,即为此高兴,羡慕不已。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

二十岁他便参加了殿试,后来发生的事情基本上大多数人都知道了,文天祥在蒙古进攻宋国时率兵勤王,后来兵败。

蒙元俘虏文天祥后,惜其忠义,多次劝降,然文天祥誓死不降,连忽必烈都劝降于他,而文天祥却屡次拒绝,但求一死,以报国家。

最后,文天祥被杀,谥号“忠烈”,终年四十七岁。

文天祥临上刑场时特别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后被处死。

死后,他的衣服中有赞文说:“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忠义至尽,仁也就做到了。读圣贤的书,所学习的是什么呢?自今以后,可算是问心无愧了。”

姬长安心情有些沉重,迟早有一天,他要覆灭宋国,那时候,必然会面对文天祥,之所以不和文天祥说话,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现在的姬长安,已经深刻的了解到,自己的目标将有多么困难了,不单单是说要杀人或者是说杀个尸山血海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皇帝,而是还要面对文天祥这种忠臣烈士。

或许一个文天祥姬长安下得去手,但是其他人呢?其他在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呢?姬长安感觉岳飞那样隐居其实都是好结局了。

苏轼,颜真卿,欧阳修,范仲淹,卫青,霍去病,蒙恬,戚继光等等等等,甚至是他未来谋夺大唐时,不说其他抗击异族入侵的将领们,单说李白与李贺……他真的能无视一切,痛下杀手?

姬长安哪怕天下无敌,他也是一个人,一个有正常情感的人,从小到大,他在众人的事迹下成长,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哪怕姬长安不认识真正的他们,但是他依然对他们抱住一份敬仰之心。

他的骨子里浸透了历史上的文臣风骨与武将傲骨,他从小学习的就是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文死谏,武死战,哪怕国破家亡,依然绝不妥协,乃至于只身赴国难,仗义死节。

是他们构成了整个华夏的历史,他们撑起了华夏的脊梁,华夏五千载,都是因为他们而延续下来,他们哪怕头破血流,依然在民族困苦之际发出一声声怒吼,他们明明知道,前方死路一条,但还是义无反顾的前去送死,为什么?

他们蠢吗?没错,十分愚蠢,但是正是因为这些蠢人,华夏文明才延续到现在,他们是整个文明的脊梁骨。

正是因为这些蠢人,华夏的头颅才一直高昂,哪怕是被人强压下头颅,华夏也不曾放弃反抗。

只身赴国难,仗义死节,这几个字很简单,哪怕是粗通文字的人都能写出来,但是这几个字做起来却一点都不简单,里面都浸满了忠臣义士们血淋淋的鲜血。

支持着他们的是什么?名吗?利吗?富贵荣华吗?都不是,而是义,是世人所不屑一顾的义,只要他们投降,荣华富贵,唾手可得,但是他们没有。

国人愚昧,他们如何?他们去送死,去呐喊,去摇醒蒙昧无知者,谭嗣同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从嗣同始。”

华夏五千载,又何止一个谭嗣同?文臣慷慨赴死,武将力战而竭,谭嗣同能慷慨赴死难道没有他们的影响吗?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能做到的人真的很多吗?可是姬长安未来要面对的就是他们,他们绝对不会投降,不会屈服,不会苟且偷生,他们的头颅永远高昂,他们的意志不会有丝毫磨灭。

他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他们视死如归,他们……姬长安已经泪满衣襟,不愿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三章 脊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