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雄起中亚>第五百零二章 巴拉沙衮

原本对李承绩还心有芥蒂的塔阳谷等大辽文武官员,在听到李承绩的一番治辽新政后,倒是彻底的放下了芥蒂。对李承绩的归附,也真正心悦诚服。

于是呼罗珊又分出一队兵马,前去接管西键等城。不过人数不多,主要是代表呼罗珊做出一番收复的姿态。真正的城池防守,还是原来的辽兵负责。

这也避免了那些辽兵心生猜忌,以为呼罗珊会卸磨杀驴了。

同时一批从帝国学堂出来的行政官,也在赶来的路上。他们不仅要接管西键等城的政务,还有河中、大辽全境。

他们系统的学习了李承绩的治国理念,所以在治理地方时,能很好的传达出李承绩的施政方略。从而使得呼罗珊各地,都能很好的贯彻李承绩的意志。

当然,原来的那些西喀喇汗国、大辽旧官,也不能弃之不用。他们在当地治理的时间不短,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论对当地的了解,必然比新来的呼罗珊官员要多得多。

所以治理的初期,还是要靠他们来稳定局势,完成整个政权的平稳过度。

只是为了更好的收拢人心,呼罗珊在施政的初期,会对当地作恶多端的盗匪、地痞,欺压百姓的世家老爷们以及为祸地方的贪官污吏,进行集中惩治。

而且是以公开审判的方式,让那些百姓亲自上台诉说那些盗匪地痞恶霸们的恶行。有的时候,事务司也会参与进来。亲自找人当托儿,在台上说得凄惨无比。

从而极大的引起百姓们的愤慨,收拢民心。

再废除奴籍、废除各种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等不公正的法令。并实行呼罗珊的分田分地令,让百姓们都有活下去的资本。另外还要引进各种工坊,并鼓励商贾们参与进来,修建工坊。

一些不算机密,且附加值不高,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商品生产机密,都可以以知识产权拍卖的方式,传播出去。并且允许多家集资合拍,算是最大限度的促进商业的发展。

就是一些没钱,但又想开工坊,做营生的普通老百姓,也可以通过向商业司申请贷款的形式,获得资金建造工坊。

反正呼罗珊的东西,已经不愁卖了。

无论是东边还是西边,都是呼罗珊商货大行其道的地界。就是北面的基辅罗斯,也成了呼罗珊商货的倾销地。更别说南面的天竺与呼罗珊成了翁婿之国,呼罗珊商货的销路更广了。

所以在北面的战事阻断了商路后,通往天竺的商路,就变得热闹了起来。原本还有些滞销的呼罗珊商货,也大多南下。甚至有不少还运到了兴建中的卡拉奇,准备乘船出海。

因此假以时日,西喀喇汗国与大辽百姓体会到加入呼罗珊的种种好处后,会异常坚定的保住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从而更真心诚意的拥护李承绩的统治。

如此收心之举,规复整个大辽也只是时间长短罢了。

就在拔汗那的百姓们开始憧憬着李承绩许诺的美好生活时,北边的巴拉沙衮,正在成为一座死城。

白日里,巴拉沙衮的街市上少有人影。一些高墙大院,也都门扉半掩,空置了下来。偶尔有风吹过,门扉咯吱作响。听着,就像一座鬼宅。

偶尔一群骑着高头大马的乃蛮人在街上遛马。布面黄沙的街面,不时扬起大片沙尘。一些苟延残喘的百姓看到他们的身影,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以极快的速度躲避。

稍有晚了的,就会被乃蛮人抓着折辱取乐。如果是女子,那清白肯定是留不住了。说不得,还会被抓到乃蛮人的大营里。除非死了,就别想从乃蛮人的大营里出来。

很多巴拉沙衮的女人,都被抓了过去。无论是有没有嫁娶,都被这群强盗般的乃蛮人抢走。敢有不从的,当即被殴打致死。

所以乃蛮人入主巴拉沙衮之后,原有二十多万人的巴拉沙衮,人口径直下降了一大半。还留下来的,也大多如行尸走肉一般。他们都是穷苦百姓,身上也没什么可供人抢的。

否则的话,他们也会离开巴拉沙衮,前往别的地方讨条活路。

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城外大营,却是热闹无比。

这是因为乃蛮人习惯了草原人的游牧生活!所以在占领了巴拉沙衮后,并不习惯住在有墙壁的房子里。便居住在原来耶律皇族所在的营帐区,紧靠着河流。

即便现在是秋初,雨水也少了。但是有河水的灌溉,附近的草原依然可以养活足够多的牛羊。

因此远道而来的乃蛮人,第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地方。尽管屈出律并不想将依附于耶律皇室的部族得罪得太狠!但这么多人的吃住,必须得抢别人的。

所以那些原来住在这里的部族,都成了二等人。他们原本拥有的一切,也都要与乃蛮人共享。

虽然免不了忍气吞声,但他们这还是相对较好的结果。

因为那些住在城里的百姓,可是连家都搬空了。那些乃蛮人,什么东西都要,什么东西都拿。除了厚实的墙壁拆着麻烦外,其它能搬的东西都搬走了。

正是这个原因,整座巴拉沙衮城都失去往日的活力。曾经繁华若斯的商业街,也是被洗劫得最狠的。没有买卖,没有营生,整座城池,便也失去了维持下去的基础。

当下一座不起眼的营帐内,女扮男装的浑忽公主正与自己的表弟以及一干大辽文臣武将,密谋着救出耶律直鲁古,夺回大辽国祚的大事。

也是屈出律窃取大辽国祚,来得太不光彩


状态提示:第五百零二章 巴拉沙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