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唐盗帅>第四十七章 最大的底牌
够与唐军一战,他将吐蕃所有强兵都聚集在了手上。连他弟弟带领的那支劲旅也让他调了过来。甚至连王城逻些的守卫军也让他抽掉了一部分,现在逻些的守兵不满五千,正是防卫最薄弱的时候。

吐蕃诸将一听到这个消息都炸开了花,武将之首的格尔旦首先跳出来道:“赞普,王城兵少,要是被攻陷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我愿意领兵回援,将这伙吃了豹子胆的唐军捻碎了。”

松赞干布并无任何焦急,尽管杜荷这一手让他太吃一惊,但很快就恢复过来,以自身的态度给麾下的文武打气。他摇头否决了格尔旦的用意,道:“追不上的……我们的马,比不过他们。”

唐朝疆域之广,历朝之最,拥有大片的马场。唐朝的军马分两种,一种是西北军马高大强壮,爆发力强,另一种的河套军马,矮小精悍,耐力十足。故而唐军骑兵大多分配双马,急行时以河套军马为主,作战时,以西北军马为主。

青藏高原也有马,但是他们地处丘陵,缺少牧马条件,他们的马大多都是运货的马,擅于负重,缺乏速度与爆发力。本来就不是对手了,唐军又先行了大半天,除非给他们的马装上翅膀,否则是决计是没有追上的可能的。

这一点,松赞干布看的很明白。

“不能单独派军回去增援,他们唐人在兵法中有一个战术,叫围点打援。先攻击我军必救之地,逼迫援兵出兵,将援兵消灭。可以肯定,这支唐军的战斗力一定非常了得。派军回援,等于中了他们的诡计,我们不能无故的损耗实力。”松赞干布冷静的分析着,看了一眼帐内的文武,很是头痛,他多么希望在这个时候有钦陵在身旁能够帮他出出注意。

因为文化的低下,吐蕃几乎所有将军都是文盲,让他们打仗杀敌还行,但讨论商议对策实在是对牛弹琴。

松赞干布也是决绝之人,很快就下达了命令,“让传令兵日夜不停的赶往吐蕃报信,命所有守兵待命,并且聚集城中壮丁,让他们参与守城训练,若有需要随时随地上城楼参与防守。另外……传令三军,即刻拔营,大军全部撤往逻些。”他命令下的有些不情愿,依照他所写的剧本,应该是唐军在他的引诱下不断的深入吐蕃腹地,通过不断的交战试探,不断的佯败,逐步摸清楚唐军不断减弱以后的实力,最后才退至逻些死守,等待战机,利用手中的底牌,全力取胜。

可现在一切都因为杜荷的奇兵告破,杜荷已经看破了他的一切计划。

这让他有输了一手的感觉,很不舒服。

然而在心底深处,松赞干布还是暗自庆幸的,庆幸杜荷即便看穿了他的意图,为了胜利,依然踏入了龙潭虎穴,让他的最终计划没有宣告失败,也让他特地为唐军准备的底牌,有了用武之地。

松赞干布在诸将准备开播之际,秘密招来了自己的心腹,让他往南诏去送一封信。

南诏分为白蛮与乌蛮,白蛮自称祖先是安邑人,西晋时来南宁,在这里落地生根,故而白蛮文字与汉族同,语言相近,耕田养蚕,如同汉人。但乌蛮正好相反,乌蛮以牧畜为业、不知耕织,野蛮骁勇。

他们彼此之间关系复杂,平时相互抵触,但一到战时就连成一片,共同对外,多次让入侵的松赞干布吃尽苦头。

松赞干布心知无法拿下南诏,暗使离间之计,让乌蛮、白蛮敌视内斗,而他暗地里助乌蛮战胜了白蛮,令南诏一统。

松赞干布与现在的南诏王蒙难是拜把子兄弟。

南诏援兵,正是松赞干布最大的底牌。


状态提示:第四十七章 最大的底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