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五代游龙>第七章 匡论大计
’名声远扬,李大人更是个中翘楚,若说李大人是末学,那老夫就是后进了,哈哈!来,来,来,且请就坐详谈。”说话间,宾主分别落座。

林宗义坐下后,意味深长的望着我道:“老夫久居山林,向来不问世事,却也风闻我大汉有四位佼佼不群的才俊,以冠绝古今之才,引领汉唐之风,成就不少人间佳话。老夫虽然有意结纳,怎奈关山路远,相见无期。李大人位列其中,当有不世之才,如今有缘邂逅,怎敢不当面请益以慰余生,望李大人万万不可谦辞。”

靠!古人说话都很含蓄,这么说来是要考较我了。若我真是那所谓的大汉状元也就罢了,但是我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冒牌货啊!这个李翊是南汉的四大才子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虽然我也热衷于古代诗词,但是以我这三脚猫的水平,若要考我经史子集之类,又怎能瞒过林老头的慧眼呢!这老头不是诚心让我难看吗?想到这里,我浑身起了一层细汗,心里边暗暗叫苦。

我正要措词以对,林宗义却已继续问道:“听说李大人准备就任云南宣抚使,不知可否有什么得力举措,应对目前混乱的局面,安定士人之心,以慰黎民之望呢?”

原来这老头是要了解我的施政之策,只要不是考我‘之乎者也’,这种官面文章又怎能难得倒我。想到这里,我的心里踏实了不少,凝神略一思索后,朗声说道:“晚生虽然不才,却也明白圣人之言‘民无信不立’,的道理,孟子也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俗语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下以为,民之欲求即为官之欲求,若为官一任不能造福一方,甚或虐民、害民,何谈为黎民之父母,为朝廷之柱石。”

“在下虽为一介书生,却常思为官之道,常念黎民之苦,日夜思之,辄有所得。那就是,为官者,首信为要,以诚待民,以利惠民,以信义昭之四方,何愁无蹈国危之忠良贤臣、靖国难之死士矣。再者,自古以来,黎民所盼望的,无非是安逸和温饱,历朝历代皆以驭民为己要,以惩民欲为要务,若如此,则小国寡民足矣;翊却以为,开民望,乃大国之气象也;发民智,乃强国之方略也。晚生当效前贤商公之志,广开言路,以拓民望;普设学堂,以发民智;奖励耕织,促工启商,以资民用。诚如是,则民殷国富之太平盛世可期矣。小子妄言,请老先生指正。”

我慷慨激昂的说完,连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没想到自己还真有两下子,这些年的古书没有白看啊!呵呵!想到这里,心中涌起一阵莫可名状的渴望,浑身纠纠之气不可言宣。

林宗义听我讲完,许久没有说话,脸上变换着复杂的表情,不知是喜、是忧,良久才平静下来,长嘘了一口气,叹息道:“老夫虚活经年,断不知后生之可畏也。李大人以弱冠之龄,竟能有此济世之心、滔天之志,真是可敬、可叹也。老夫常以为,朝廷士大夫日夕靡坐,智穷虑竭以谋进身,鲜有才智之士。今以大人观之,老夫驽马之姿诚可笑也。星斗之光不可比之日月,老夫朽则朽矣,可喜大人尚在,我华夏子民有幸无忧矣。”

说完这些话,他的眼中竟然沁满了泪水,神色中却多有喜悦之色。我见到这番情景,心中充满了疑惑,不至于听我说了一席诤言就泪水婆娑了吧!我还有好多没有发挥出来呢?


状态提示:第七章 匡论大计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