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宋燕王>第577章 临安如旧
求都有,当然除了郎中之外。

所以回易督造,已经不像之前那么费事费力。甚至以后,回易处办事处直接设立在泉州港口就行,各地商贾将货运到港口,再签订采购契约,也不是不可能,毕竟跑来跑去,耽误很多时间。

这个想法,杨丛义之前就跟陆游商讨过,但目前来说还不好推行,因为他们不知道,朝廷会不会突然中止回易。

回到临安之后,具体的采购事宜,杨丛义没有参与,他先是向朝廷上书,将回易护卫队人员替换组建、货物采购和船队打造情进度等回易督造之事上报,听候朝廷进一步指示。

而后去枢密院协调申请回易护卫队出海调令。

回易护卫队是回易处下属护卫力量,严格来说算不得军队,其实可以不必申请调令,所以这份调令在枢密院看来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给不给都无所谓,既然回易处想要,他们也不会说不给。

杨丛义很快拿到回易护卫队允许调离流求驻训营地的调令,随后便拿着调令来到军器所,领取军备军械物资,装备规模是五千人打三场仗,申请领取的数量与之前相比没有太大出入,只是军械军资种类稍有变化,震天雷等**武器稍微多了一些,但这并不影响军器所内侍签押。

数天后,根据军器所签押,杨丛义带着一队军士来到左武备库,将五千人打三场仗所需的军械军备一一领取,运往钱塘江边装船,沿江运往明州昌国县宣威军旧地。

随着时间来到五月中旬,临安城内繁华如故,白天街市上人如潮涌,夜晚整个临安也是灯火通明,西湖内外,处处都能听见莺歌燕舞,茶馆酒楼,从清晨到日暮,随时都有无数闲客进出,丝毫感受不到半点战争来临的气氛。

大宋朝堂上每天战和两派争论不休,而下了朝堂,放了衙,听曲喝酒、欣赏歌舞才是他们的生活,战与和便跟他们无关了。

朝堂之外,连庙堂之上的高官都不再讨论宋金国家大事,普通百姓更不会关心,享乐才是他们追求。

况且在临安人看来,金人在千里之外,根本不用担心他们,他们已经三十多年没有渡过长江,纵使战争再起,战火也只会在长江以北,跟临安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因此,即使偶尔有人谈论起朝堂上的战和纷争,也很快被其他更轻松欢乐的话题掩下去,战和是朝廷的事、官家的事,他们只需要享受生活,不用出钱,更不用出力。

很关心金国消息的杨丛义,在军资军备离开临安之后,抽空去拜访了之前殿前司兵案的同僚孙淼。

数十年不见,当年他们之间的那些微不足道的误会早已烟消云散。

孙淼如今在兵案已经是仅次于兵案大人的存在,若是运气够好,他还能再进一步,但据他所说,他的机会不大了,盯着那个职位的人很多。

并且更让人心凉的是,现在的殿前司都指挥使已经不是杨国公,而是马军司都指挥使赵密。他为了控制殿前司,迫不及待的将旧部从马军司调入殿前司,很多重要岗位被替换,其中差事磨堪案已经被完全替换。

听到这些,两人双双叹息。

孙淼对现在的杨丛义羡慕不已,说他独领回易处,虽然权力不大,却是要钱有钱,风光无限,还受到朝廷通令嘉奖,前程已经不可限量。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状态提示:第577章 临安如旧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