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宋燕王>第195章 人员协调

杨丛义道:“大人有所不知,我们出海是去西洋,少则两年,多则三五年,这么多人都在狭小的海船上,远离故国大陆,几个月不下船,不下地,看一眼四处是海水,再看一眼还是海水,时间长了,人心思变,容易乱想,会出事端,我们带些高僧同去,时时宣扬佛法,驱除心魔,让船员时刻保持心态平稳,不出乱子,如此船队才能安全出去,安全回来。

还有,我们这次采购了两千多万斤茶叶,数量太多,怎么把它销出去,也需要想些办法。听说得道高僧一般都精通茶道,由他们随行,每到一国一地,便邀请当地达官显贵同饮一次茶,那这茶叶就不是普通的茶叶了,能卖到什么价位,还真是难以想象。

丝绸其实也是一样,据我所知,丝绸在西方只有贵族穿戴,平民百姓见不到也买不到,我们这次采购丝绸锦缎四百多万匹,数量巨大,若卖不出去那么多,贵族就要趁机压价。要是能从织锦院选一批手艺精巧的制衣工匠同行,每到一处,给当地的达官显贵与他们的家眷送上精美的衣衫,四处宣扬一番,让平民百姓也能看到东方丝绸锦缎缝制的精美衣衫,商贾富户定然也会来交换购买,如此一来,我们能得到的利润将不可估量。所以,要想安全出去,安全回来,又能赚回更多的钱,得道高僧和织锦院制衣工匠就不能少,一定得调派一些。”

杨丛义一口气把要人的问题说的清楚,几乎明确的告诉黄大人,要是没有这些人,回易船队出去能不能赚到钱,能不能安全回来,都是未知数。

总之一句话,太医、高僧、制衣工匠都不能少,少一样,这趟回易就要大打折扣,说不定就是白跑一趟。

高大人不做生意,听完杨丛义这番话后,想了好一会儿,才明白其中的弯弯绕绕和精髓。当初官家让他负责回易,就是为了赚钱,充盈府库,只要是有利于赚钱的,哪有不答应的道理。只听他应道:“好,这些人我尽快找来。还有什么人手需要协调?”

杨丛义道:“多谢大人帮忙解决难题,人手只要协调这些就够了。还有宣威军的事情,宣威军已经练好,这次出海他们责任重大,整支船队的安危都在他们手中,南洋西洋国家众多,难免有些国家会设置障碍,阻扰大宋回易船队,甚至可能会仗着地利攻击回易船只,抢夺我们的物资货物。以防这种情况发生,宣威军需要配备足够打五场仗的军资军械,做好最坏的打算,等到真的危险来临,我们才不会慌乱。除了常备军械,宣威军还要配备一些*武器,以便在危机时刻,震慑不尊礼法的宵小国家。”

不是他不去,而是就算他去费力解释一番,也不一定能领取到多余的军资军械。但高大人不一样,他是宣威军统领,又是官家近侍,他去协调领取更多的军资军械,甚至是*武器,自然要比杨丛义去容易的很多,也许就是一句话的事。

高大人点头道:“好,这事也交给我来办。还有吗?”

杨丛义笑道:“没了,就这些。要是太医、高僧、制衣工匠和军械都能协调好,这次回易定能赚回十倍利润不止。”他怕说的太多,高大人忘记,赶紧再提一遍。

高大人笑道:“好,杨副使,你就在这儿等我消息。”说完就起身离开,刚走几步,又停下道:“对了,有时间的话你去武学一趟,武学还有些事等你处理。”

“好,这两天有时间就去。”

杨丛义忍住激动的心情,一直将高大人送出院外。


状态提示:第195章 人员协调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