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言情总裁>错嫁权臣:倾国聘红妆>第二百一十章,大案(万16)
里有底气,再或者困扰在出关官员和不出关官员以外,说不定还有内情。”

以楚芊眠摄政长公主的身份,只要手续齐全,不存在查案经过谁,或不经过谁。

彭方郎来到就指手画脚,上官国舅纵然不认得他,只要看过他的履历,就觉得蹊跷。

你是第一天当官吗?

要不要以后皇上的密旨也经过你再发?

“事出反常必有妖。”国舅淡淡地道。

上官知见他的茶水见底,双手捧壶倒满后,徐徐地回道:“这也说明外省的官场上,至今不肯恢复臣子心态。还当是皇上还京的路上,他和长公主都年纪小,一路行来见官员们,态度上谈不上时时威严。这其实也说明,皇上的天威依然不重。”

“就凭他在我面前废话,他眼里就没有皇上。”上官国舅冷哼一声:“是时候敲打这些人,是时候清一清害群之马。你让安泰放开手,给她配备的官员都是老公事,轻易不会出错。像汤捕头出事,那不叫无能软弱,那是防不胜防,找回来就是,不要想太多,拿下一批来,至少耳根下面可以清净。”

上官知起身道谢,笑道:“多谢父亲疼媳妇,媳妇有父亲撑腰,会越来越老练。”

上官国舅对他笑容满面:“你,眼光不错。”

这指的是父子在关外头一回见面,那个时候上官知还不知道益王出鬼,但已决定不要大名郡主。

国舅说出来,上官知想的到。不由一笑:“其实安泰早就露峥嵘,父亲还记得吗?那一年她在咱们家里打樊华,是我和她初次相见,不过当时没能看出她的好,至今想到,是种遗憾。”

上官国舅微愕,随后也想到,哈哈笑了出来:“果然,她最早展露聪明的,是那天。”

父子翁媳的房间都在一起,楚芊眠和国舅的房间,中间只隔着上官知那间。

大笑声传到楚芊眠耳朵里,楚芊眠百忙之中也有了一笑。没有原因的,她也回想到那一年。

三伯父楚云丰写信向父亲求救,一家人为楚芊眠的婚约也要进京,因此全家进京。

在路上还推测过国舅的种种不好,但是嫁到这个家里,觉得温馨不亚于娘家。

父子一起的笑声,总是让楚芊眠跟着温暖。

而今天又有一件开心的事情,楚芊眠虽不知道公公再次声明全力支持,但儿子上官廷的出面,让当母亲的大振心怀。

固然上官廷有楚云期的教导,但他也是国舅的亲孙子,离不开国舅的关怀。

成亲以后到今天,嫁的这门亲事,依然时时让楚芊眠重温当时喜悦。而嫁后这些年,还能和于归相比,楚芊眠庆幸自己嫁对了人。

其实有时候想想她和上官知的相遇,冥冥中似有天意,樊家、大殿下都是大媒人。

……。

彭方郎在接下来的几天,发觉自己干了一件蠢事,那就是在国舅面前指责长公主。

他是外官,虽然在京里有些知己书信往来,但个中深浅,总不如自己身在其中知道的透。

他喃喃的对自己道:“这说明二摄政并不冲突?”

彭方郎敢大张旗鼓在上官国舅面前放肆,就是他听到过一个消息。

国舅几十年执掌朝纲,以前俞太傅不是他对手。因他的姐姐是上官皇后,大殿下参政后也仰他鼻息。

摄政长公主,真的好吗?

国舅会喜欢吗?

传言中,国舅并不喜欢。因为长公主是个女子,因为安佑王和国舅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好。

楚云期和上官国舅在孙子上的争执,因楚云期的个性张扬和不避讳,多少让人看出不和气。

这也是上官国舅和上官知对楚云期不满的最有力一点。

说到公事,安佑王避嫌。说到上官廷和女儿,他一准儿不知道避嫌二字怎么写。

在远离京都的外省蜕瞎僦娶楚姑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上官知曾在没有兵马的情况下,在西宁公然宣扬退婚,向西宁王府求亲。

在这一点儿上,上官知因出身的不同,而和岳父楚云期的风格不同。

上官知不是个避嫌的人,他喜欢,他就求亲,他才不管当时和以后会怎么说,就是在当时,说他以亲事而求得西宁王助力,也大有人在。

而楚云期呢,他一开始是不敢接受铁氏的情意,屡辞多回,直到铁氏弃家到江南,他不是负心人,也没有铁石心肠,不可能辜负铁氏,才成就这段美满姻缘。

闲话出来的千头万绪,楚芊眠当然也跑不掉。

有人说楚芊眠为人狡黠,抓住机会把小太子抱在怀里,小太子熟悉了她,就和她亲近,不让她抚养,小太子就哭。

最后一句,居然猜对。

有人说上官知看出楚芊眠会牢牢系住小太子,为巩固上官家地位因此求亲。

说这种话的人否定兵马一说,因为楚芊眠只算西宁王府的表姑娘,西宁王凭什么为她定亲就出兵?

彭方郎听到的版本,可以说两耳塞满,判断上难免会出错误。而他自己的内心,渐渐不满跟随国舅出关的官员,也让他自己颇受影响。

一开始没有不满,是觉得他们死里逃生。新丰帝平南,最先得到重用的,当然是出生入死那些。最后封赏最高的,也是这些。比如长公主楚芊眠深入海岛,都说国舅一定心里不平衡。

彭方郎就在那个时候觉得不公平,怨言在心底滋生。所以,他把上官国舅想的更和他一模一样。

以至于这一回进京碰了不大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章,大案(万16)--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