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玄幻奇幻>崇祯十三年>第五百五十章 天下之吭 十三
九江,东可入岳阳、洞庭。顾先生何以认为左良玉必西走九江?”

“顺江迅捷此其一,远避贼锋此其二。至于其三其四嘛,其实很简单……”

顾绛说着,鬼魅般的笑容更加浓艳。

“九江与湖口一东一西,正当鄱阳湖要冲。占据九江,沿鄱阳湖与赣江游走,江西一省尽可去的。

江西诸王,淮王(注一)藩饶州(今鄱阳县),益王藩建昌(今南城县),皆为偏厢之地。自宁王除国南昌之后,谁可当江西水陆要冲?

若将来朝廷追究左良玉败战丧土之罪,左良玉便索性不走江西,而是顺江而下,继续东移。千里之外便是南京……

嘿嘿,即便皇上有心问罪,圣旨出京也要快马追回……

岳阳则正好相反。吉王占住长沙,荣王占住常德,桂王占住衡州(今衡阳),岷王占住武冈,四面要害皆是藩王……

尤其那桂王,乃是皇上亲叔,左良玉胆子再大,也不敢虎口拔须……”

顾绛尚在自个得意,群臣却见世子眉毛一扬,手掌在御案上重重一拍,啪!

“本世子明白了!”朱平槿向大家郑重宣布。

世子明白了什么?

群臣面面相觑,摸不者头脑。这时又听见世子发问道:谁知道本世子明白了什么?

您的神仙脑袋里想什么,我们这些凡人脑袋能明白什么呀?

群臣被问傻了,开始嗡嗡嗡交头接耳。

这时,只见朱平槿手指一点,指向了群臣班末:

“王省吾,舒先生道你军政双优,罗监军赞你聪明非常,陈有福称你勇武敢战,连王朝阳亦在请罪折子上叹你模范官军。你今日听了这么久,不知可明白本世子所想?”

王省吾,这名出身豪族仆僮,先后参加江口之战、长平山血战、平定保宁兵变以及川北剿贼诸战屡立战功的新任副总参谋长,在谨德殿中被世子直接点名。

这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迎着众臣注视的目光,大步上前,以君臣奏对的高难度方式,完成了他在朝堂上的第一次高调亮相。

……

王省吾恭恭敬敬奏道,听到顾先生分析左军动向,世子便称自己“明白了”,那么世子的“明白了”,自然与左军有关。

那世子为什么特别关注左军呢?

是因为左军乃是湖广境内最大的一支友军!左军的动向,直接关系到护国军在湖广的布阵,关系到护国军能否在省外立足,甚至关系到“护国安民、天下太平”的伟大事业能否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全面铺开!

随后,王省吾进一步阐释道,战场上之军,大致可分为敌、我、友三类。

季节气候风雨雷电等天时、山川险阻城池道路等地利,都是将领决策须考量的因素。但将领更重要分清辨明敌、我、友三方之势。这正是世子经常教导要搞清的一个基本问题,即“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敌、我、友三方之势是动态的,随时都在变化。

以川北战场为例,土暴子是敌,但刘维明招安后,就变成了我;川北镇是友,但王朝阳兵变后,就变成了敌。

是故敌、我、友并非永远固定不变,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川北战场如此,将来的湖广战场也是如此,这就是世子所谓分析一切问题的方fǎ_lùn——“辩证法”。

以辩证法来分析左良玉和左军,会得出些什么结论呢?

左良玉是友军,但正如顾先生所言,其组成繁杂无章,良莠不齐。

目前左良玉以朝廷的大义、官府的粮饷以及个人的威望将手下那帮杂碎般的将领拢在一起。一旦这些条件中的某一个重要条件丧失,左军便可能分崩离析,变成一大群游兵散勇。

一些将领可能会加入护国军,一些将领可能会继续听从朝廷指挥,还有一些将领可能会重新变成流贼。

所以王省吾认为,既然左军这么重要,那就应把左良玉和左军将领纳入统战对象,向左军派出联络员,争取他倾向于护国军,甚至是在必要的时候直接加入护国军。联络员还兼具收集军事情报的职能,详细了解左营各部的动态,以便为世子决策提供依据。

除了左良玉所部,湖广、南直战场上的友军还很多,同样值得去统战。

如南直的总兵黄得功、牟文绶、副将刘良佐,承天的总兵钱中选、川军总兵温如珍,湖南岳阳的总兵孔稀贵,长沙的副将尹先民,武昌的参将崔文荣等人,都是值得注意的人物。王省吾希望世子能够派人与他们接触,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一旦能够争取其中部分人加入护国军,那么对护国军在湖广的立足和展开将有莫大的帮助。

但是……

正是这个“但是”,让朱平槿和在场众臣们看到了王省吾高超的问题分析能力。

注一:淮王朱常清(1616-1649),史称东武帝。1648年春成为稀缺资源,在南澳岛由郑成功拥立为监国,第二年取消。

益王朱慈炱(tai)(1636-1646),因为积极主张抗战,也曾被当地士绅拥立为监国,不过为时极短。由此可见,朱慈炱本人的心智尚不成熟,他身边人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视野均不敢恭维。后来,朱慈炱死于广州,年仅十岁。

txt下载地址:

手机阅读: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五百五十章天下之吭(十三))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


状态提示:第五百五十章 天下之吭 十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