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玄幻奇幻>崇祯十三年>第四百八十五章 血肉高地 七
说地将她拖拽起来,“快快,跑进去,跑进去就太平了!世子爷的大旗已经进去了!”

又是那个该死的朱平槿!一股邪火从太平县主的心头窜起,让她狠狠摔落了拖拽她的手臂。

“本县主说过,不准叫我县主娘娘!”

可没等到好脾气的史班长向她道歉,烟花的爆炸声、寨匪的喊杀声,已经铺天盖地传入两人的耳朵。这时,保命的本能激活了他们的肢体,一切都顾不得了。太平县主也顾不得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慌忙抓住史班长的手,几乎手脚并用地冲进了方阵为他们留出的缺口。

喘息未定的太平县主几乎一抬头,就看见了红底织金蟠龙旗,以及那旗帜下挺立的身影。

……

智者千虑,必有一疏。

思维之所以产生盲区,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思维按照运动的惯性,一头钻进了牛角尖。

在四面合围之中,敌人大胆地利用有限的战场空间,进行孤注一掷性的战役性伏击,是朱平槿和他的将领们在战前部署时万万没有想到的。

战前俘虏招供,使朱平槿和他的将领们得到了敌方装备的准确情报。敌人大量生产松木炮,使他们愈加担心敌方的火器伏击,所以在兵力和火力配备上实行了前重后轻,以便充分发扬己方火力。

可相较于朱平槿和他的将领们,敌方的高级指挥员更为了解他的对手。王文彪的变节,让护国军的所有特点暴露无疑。因此敌人在防御部署上,并没有死守山寨。反而出其不意,以攻为守,将火器部队当作了诱饵,诱使护国军将最强的部队突出于队形前方,从而弱化了队形的中央和后尾,为实施战役性伏击创造绝好的战机。

数千人规模的战役性伏击,与小分队进行战术性伏击决然不同。

没有隐蔽性,就没有突然性。任何伏击,保证隐蔽性是成功的关键。

大规模的伏击需要大面积的潜伏地域,而大面积的潜伏地域则很难避免敌方的侦查。汉武帝举精兵三十万在马邑伏击匈奴,就是因为匈奴骑兵进行了宽正面的侦查性攻击,前哨被俘叛变,消息泄露,结果眼睁睁看着匈奴单于十万人马扬长而去。

高山峡谷地带,地域狭窄,地形隐蔽,消息相对不易泄漏,本是打伏击的好地方。但对方在这种地形上,警惕性往往很高,会以前卫或侧卫扼守要害地点,保证主力的顺利通过。

然而这次进攻,护国军的进攻轴线既非平原开阔地,也非深沟峡谷中,而是在凸起于两侧地形的山梁上。

因此朱平槿和他的将领们的思维在这里出现了两个盲区:

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敌人能够精确地判断出进攻的时间和路线,利用夜暗条件,提前下山,借助于植被地皱的遮掩,实施长时间的潜伏而不暴露!

他们更没有想到,敌人竟然违反兵学常识,将潜伏地点选择在山梁之下的道路两侧,以低地伏击高地!

可以想象,一旦护国军被前方交战所吸引,兵力兵器向前方聚集,敌人便从两翼突然杀出,直扑已经消弱的中军,一举击溃,虏获首脑,并将护国军拦腰斩断。

那时护国军失去指挥,军心大乱,数千人挤在狭窄的山梁上。前有路障和火炮,后有敌方大队的夹击,首尾难顾,进退两难。焉能不大败而归?

然而万幸的是,朱平槿和他将领们的战场直觉,挽救了这场战役,也挽救了他们自己。

贾登联是身经百战的老将,率先嗅出了战场气氛的某种不对劲。

贾登联的异常感觉提醒了朱平槿。出于稳妥起见,他决定走一步看一步,用护国军的强大实力耗死对手。

面对蒋鲁的请援,朱平槿不仅没有调兵增援前卫,反而保持并及时整理了阵形,并且将他的主要火力炮兵第二营保留在关键的位置上。直到他偶然发现预备队第五营、后勤编队以及后卫第十五营已经在狭窄的山梁上拉成了松散的一字长蛇阵,他才突然反应过来:

前方的一切都是障眼法!

火铳、松木炮、竹签、陷阱,全是为了吸引己方的注意力,让自己削弱预备队,派兵增援第一线。

那么敌人为什么要竭力在前方吸引自己的兵力呢?

在那一瞬间,朱平槿凭借他在官场多年养成的逻辑思维能力窥破了真相:

敌人的打击目标不是前军,而是自己的中军,甚至对自己本人来个斩首行动。中军一败,前卫三千人将被敌人前后夹击。

那时,敌人便有两个选择:

要么牺牲部分掩护兵力,主力从已经敞开的合围圈中突围。

要么举全军之力,彻底击败护国军,创造一个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

而要击败自己的中军,除了突如其来的伏击战之外,不可能有第二种选择。因为这种战法,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时间!

朱平槿窥破了真相,也就决定了战场的走势。

但是决定战役最终结局的,依然是那些普通的士兵们。

他们的勇气、他们的训练、他们的装备,很快将接受最残酷的考验。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状态提示:第四百八十五章 血肉高地 七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