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玄幻奇幻>崇祯十三年>第四百三十四章 大会前奏
之道,忠恕而已矣!如今世子践行仁义与忠恕之道,竟然被一些不仁不义的别有用心的小人指责,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

第三个组是佛学组。

他们的战斗方式最有特色——念经。

佛学组请来阆中城最有名的观音院的十几个大小尼姑,在书院外摆了法场,对着书院大门念了三天“大悲咒”。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这些释教中人吃了打药,胆敢挑战儒教的正统地位。

佛学组道,菩萨的大慈大悲,便是“无缘大悲,同体大慈”,“如一众生未得度,我佛终宵有泪痕”。土暴子中的许多人,并不是天生的“魔种”。他们或是生计无着的穷人,或是被裹挟的百姓,是“误入魔道”的。世子废除株连,实行“罪责自负”,把这些被裹挟的百姓与那些十恶不赦的匪首区分开,直接证明了世子天生的佛缘。

本来正方还要成立第四个组,即法家组,准备从法家的势、法、术的角度直接论证世子颁旨的法源,间接论证旨意的合法性,但是他们的研究动静太大,研究方向过于敏感,引来了山长孔尚学的干预。

孔尚学以锦屏书院山长、四川护国安民儒学研究会会长和南孔第六十四代孙的显赫学术身份,召集锦屏书院的教谕、学子以及护国安民儒学会的主要骨干,囊括了阆中城里几乎所有的士家大族在锦屏山开了一个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孔尚学做了总结性发言。这位南宗嫡脉没有引用生僻的儒学经典,也没有阐述高深的儒学理论,只是简单地用了一句四川民间的俚语来表明他对这场争论的观点:

现在不仅蜀地是乱世,而且整个大明朝都是乱世!在这个乱世里,不要争论!不要内耗!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

……

身为蜀世子的朱平槿不会过于关心这些蜀地思想界的争论。即便他关心,也会让总监军部和他的师傅舒文翼去处理。

朱平槿把这几日的精力放在即将召开的宗亲重臣会议上。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有百万流民入川安置和相应的土地改革问题;有本年度的税收、春播以及相应的财政、金融、工业和粮食安全等问题。尤其是全川官军的整编和川北战区的巩固,成为这次会议的重头戏之一。

这些重大的事务,不是一两个人能干完的,也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的,因此会议估计要持续若干日。

朱平槿还有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想在这次会上通过廖大亨之口做一个小范围的通报,即护**的入楚和入秦。这个通报,放大来看,等同于朱平槿向被通报的人宣布他逐鹿中原的决心。因此他踌躇了许久未作决定,直到川北大胜的消息传来。

然而,这次会议要开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完成朱平槿蓄谋已久的四川全省的军令、政令统一。

二台三司衙门和王府两条线指挥;府州县和王庄两块地方行政机构;官军和护**两种编制的军队。这种处处掣肘的现状,不能再拖延下去,必须彻底解决。崇祯和朝廷的反击肯定会到来,也许就在明天。

但比起李自成张献忠的现实威胁来,朝廷的反击不过是隔山打牛。

魏辰在飞鸽传书中提到,朱至瀚传回消息说张献忠已经与革左五营一起重出江湖。张献忠出山后的第一招,便是拿下了安庆府西北不过百余里的潜山县。

历史正在重演,留给朱平槿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必须冒险。

……

罗雨虹就是在这个热闹、兴奋得有些乱哄哄的气氛中进入保宁府的。她坐着安文思和王工正专门为她设计制造的四**马车中,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嘉陵江对岸这座她前世来过多次的古老城市。

罗办新任主任刘红婷对上级的好奇心一点没有在意,只是单手托着下巴在出神。而谭芳和小红正在抓紧时间做女红。一个是给宋大个织毛衣,一个是给弟弟谭进做手套。

马车前方三百步,有徐汉卿的三百娃子步兵,他们身着崭新的新式护**制外精神;马车后方数里处,有高君锡和姜奇峰的高、杨两家的三百骑兵。他们的制服五花八门,但从火器局领到许多甲片后,他们也穿上了整齐的灰黑色铁甲战衣。这些土兵不能渡过嘉陵江入驻阆中城,而会在南津关外驻扎,等待世子的整军旨意。至于马车之后,既有长长的辎重车队,还有这次随她前往保宁府的二台三司和蜀王府的高官们,包括刘之勃、陈其赤、洪其惠等人。但是,还多出三个不请自来而又不好拒绝的人:石泉老王朱宣堄、世子傅舒文翼和时年七十五岁的成都文翁石室的山长何善。

明媚的春光中,阆中——这座古老的城市正在罗雨虹的眼睛里一点点褪去陈腐的旧皮,换上时代的新装。


状态提示:第四百三十四章 大会前奏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