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玄幻奇幻>崇祯十三年>第二百五十八章 化夷入华
发生多起大规模的造反,造反的规模完全达到了战争级别。大明王朝对于这些造反的蛮夷,一瞬间就扯下了温情脉脉的面纱,转而采取毫不手软的坚决镇压。

嘉靖年间,广西大藤峡断藤峡,今广西十万大山土司造反,著名的儒学宗师王守仁起复为两广总督。他督军进剿,十面合围。叛军凭借深山老林结寨据险,可仍无法阻止官军推进,最后几乎全军尽没,死伤俘获达三十余万。万历元年,爆发于叙州府的汉僰九丝大战。古僰人举族被灭,其地取“偃武修文”之义,改名兴文县。

不断的战争和仇杀,使汉夷之间形成了深刻的民族仇恨,最终被一些像奢崇明、安邦彦之流的野心家利用。奢安之乱,便是四川大乱的开始。

朱平槿设想在泸州打造强大的战争机器,汉夷矛盾不解决,这个设想完全是痴人说梦。要解决这个矛盾,一是政策二是人。最重要的人当然就是今日招见的土司三哥高安泰。至于政策吗,舒国平正在一条条给高安泰阐述。

舒国平详细向他的同窗好友高安泰阐述了朱平槿的少数民族政策。

“兵者,国之利器也不可假于外人之手”舒国平在朱平槿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像极了朱平槿思考时的样子。

“蛮夷土司,太祖高皇帝曾有感云皆吾赤子也蠲免赋税,三年一供,亦多为土产。然则赋税全无尔谬矣土司平时聚兵守寨,国家有事,便要自备钱粮,征募壮丁,随军出战石砫秦寡妇,夫死子继,一族男丁,死伤殆尽。何等惨烈”

“我高家在永宁便是如此这不是财税,而是血税”

舒国平压压手,让他的昔日同窗莫要激动“打仗总是要死人。但这兵只能由国家来养。”

“就像我天全土司营一般拿俸禄领军饷”高安泰疑惑问道。

“正是泸州在我王府治下,土司再不能聚族为兵。泸州卫要在九姓和叙永等地捡兵入营。汉人土司和懂得汉话的蛮夷,可以直接进入护商队。不通汉话者,可以组成独立连。”

“如董卜连否”高安泰问。

“不错有一连则编一连。有一营则编一营。”

“那土司以后怎么办”高安泰问道。这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世子道,兵民分开以后,土司等同地方一州一县,治民而不领兵。但不同之处在于,土司世袭不变。除非他们造反”

叙府、泸州以南原有四个土府东川今云南曲靖会泽县、乌蒙今云南昭通、乌撒今云南威宁县、镇雄今镇雄县。这四个土府与土司并无两样,都是治民带兵。兵民分开之后,新的土府、土县与原来的土司相比,权利显然小了些。

“等同地方,那岂不是要交税”高安泰问道。

“那当然。王府治下,官绅一体、流土一体,都要交税世子道,这种税法叫做一刀切”

“我天全土司养三千兵,一年花费银子如今王府代养,但要交税,这税钱是”高安泰开始紧张地算起来。可惜他当年上学时经常逃课,半天没有算清楚。

“高先生,小账好算,大帐难算”

朱平槿走了过来,坐在高安泰对面,谆谆善诱。

“兵者,凶器也既能杀敌,亦能害己

土司有了兵,后世有不忠不孝之子孙,便想用这些兵干出点事情。结果嘛,不外乎身死族灭播州杨氏,起至唐末,历经两宋与蒙元,其首领杨铿keng内附我大明。结果呢子孙不肖,杨应龙逆天而行,终被族灭二十九代基业,一夕化为灰烬,岂不令人叹惋

土司既臣服于我大明,那纳税进贡,岂非臣子之责汉人当兵吃粮,土司为何不能当兵吃粮汉人纳税,土司为何不纳税大明,非汉人之大明,乃天下之大明。既然皆为大明赤子,那汉夷便要一碗水端平”

朱平槿的话有批评意味,高安泰涨红了脸,连忙解释“世子,学生不是想学生是觉得,这大帐要算,这小账也要算。土司之地大抵偏远苦寒,若是他们纳税交粮,那粮食不够吃,饿死了人”

“不一定都要交粮食嘛”

朱平槿大笑起来“我大明对土司一向优厚,进贡多取土产,贵州还交过贝壳呢俗语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那九姓长官司,境内竹林成海。那些竹子在本地一文不值,可砍下来捆成排扔在江里,那可变成了银子还有各类竹菌竹笋,这些山货在成都府可是精贵得很还有那东川,山里有铜,煎出来便是钱他们交钱缴粮纳银最好,没有就纳土产。这些都可以商量嘛”

“世子道,可以开建榷场”高安泰追问道。

“专门的榷场就不必了。川南到处都是小径,也没有大的关隘可守。不过只要是有用的东西,哪里不能换成银钱这就是本世子所谓的第三样商哪个土司不想和汉地做生意”

“我明白了”高安泰一拍扶手,满脸兴奋,“学生请世子办个竹器局,生产竹椅、竹凳、竹床等器物。连同竹菌竹笋,我们一并收购发卖世子赏天全土司之银两,我一文不要,全部充作股本再办一个铜矿局,把那些铜钱都挖出来还有什么宝贝,我去看了之后才知道,只要”

高安泰兴奋得口水四溅,留下朱平槿和舒国平面带愕然。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八章 化夷入华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