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玄幻奇幻>崇祯十三年>第一百零二章 省城纷乱(一)
不好刁难,顺便折损陈士奇几句。

“杨贼确乃天子简拔,他却蒙蔽圣上,辜负圣恩,真乃无耻之尤也”陈士奇丝毫没有被廖大亨的话难住,语速快得像连珠炮“如今襄藩之难,全由杨贼一手造成如今他还想蒙蔽圣上,不要说荆襄有识之士不会依他,就算吾等,也要参他”

陈士奇的激烈态度,看来很对几个官员的胃口。他们随着陈士奇的演讲节奏,不停地点头赞同。廖大亨在心中暗暗记住这几个官员的名字,同时与弹劾奏章上的联名之人一一对应。哪些想置他于死地的,哪些可能被陈士奇等人蛊惑的,他都一一记住。不过他知道,就算他没记住,他身旁的钱、李两位师爷也会暗暗帮他记住。

“坐失亲藩,当然要参”廖大亨先摆明态度。

藩王死了,还死得那么惨,朝廷肯定要追究责任,就算天子也不一定保得住。杨嗣昌的命运已经不可逆转。

既然杨嗣昌是只死老虎,你们踩得,自己也不妨踩上两脚。撇清了与杨嗣昌的关系,也好摆脱陈士奇的纠缠,免得他们每次都含沙射影的明骂杨嗣昌,暗骂自己。

“只是,我们眼下的急务,是要平息城外的乱民”

廖大亨的话还没说完,就被陈士奇打断了“全川民乱,全是因为执政者横征赋税,暴凌川民”

陈士奇就差指着廖大亨的鼻子骂了,“为官一方,当保一方平安王府已经连番行文抚台大人,要我们出兵平乱。下官和几位同僚都想知道,抚台大人到底何时出兵,何时才能解民倒悬”

饶是廖大亨涵养极好,也忍不住心中气血翻腾。他看看桌上的漆盘,心里强压住火气,微笑道“陈大人此言不妥全川民乱,非为朝廷带征、追征之策,也非地方官绅暴凌乡民之过。此等说辞,纯属献贼余孽造谣刁民受了蛊惑,这才酿成眼下乱局陈大人万勿与献贼余孽异口同声”

“献贼余孽异口同声”

廖大亨猪八戒倒打一钉耙,激起陈士奇的一声冷笑,“哪里来的献贼余孽献贼年初就出了四川,方才抚台大人还说在襄阳”

一种引敌入毂的快感,瞬间传遍了廖大亨的每一个毛孔。他优雅地从签筒里捻出一根令签,然后用令签尖头挑开漆盘上的红布。

一颗硕大的人头死不瞑目地盯着陈士奇等官员。

啊个别官员骇得离开了座位。

“一群没用的东西整日里还向皇帝奏来奏去,一副国之栋梁的模样,结果却是个银样蜡枪头”廖大亨心里怒骂,脸上却威严地扫视一圈,让那些失态的官员羞愧地重新坐好。

“这便是献贼余孽献贼之族弟张光祖,此次民乱之罪魁祸首

经查,此贼乃经年老贼曾随献贼破泸州,杀知州苏琼;又破仁寿,杀知县刘三策。因我大军急追,此贼等数百人与献贼大队失散,藏身于龙泉大山之中。献贼离开四川后,此贼不甘躲藏,便想法兴风作浪,到处派遣爪牙,造谣生事,说什么官绅暴凌川民”

廖大亨轻言细语,却如同大耳刮子啪啪抽打在陈士奇脸上。几个还没选边的官员面面相觑,看来这两位上官是不死不休了。

“为何此等贼酋,我等竟然不知”陈士奇决定反击,突破口就选在这颗人头的真假上,“抚台大人可曾验过人头”

“人头自然是验过。此贼之亲弟张光培输诚官府,已经亲自指认了。此外,此贼手下大将数十人,俱已指认画押。过几日天使一到,本抚自然还要请天使一并验过仁寿知县刘三策,孤身抗贼,城破而亡。尸首悬挂于县衙旗杆,一城军民尽被屠戮可悲可惜也本抚这里有刘三策之孤女刘红婷写来遗本,读之令人伤感”

好端端的怎么突然说到刘三策了陈士奇心中疑惑,是否人头之事有所猫腻他决定打破砂锅问到底。

“抚台大人,贼酋事关重大,我等皆是一无所知,不知抚台大人可否将详情告知一二”

喔廖大亨好像刚从对刘三策和仁寿军民的哀思中挣脱出来。

“张贼行踪诡秘,又以各地乱民为掩护,混杂于乱民中,找出来殊为不易。正巧本抚有病在身,幕府便献上引蛇出洞之计,令贼酋自我暴露。张贼果然中计,率贼众大举出山,攻占我彭山县城”

注一四川巡按刘之勃史书又作刘之渤是崇祯十五年就任的,这里剧情需要,提前了。

注二据说是距离台湾很近的东山岛。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二章 省城纷乱(一)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