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青春校园>重生之我们的80年代>第二章 上学第一天
公楼后面还有几栋平房,老师们的宿舍就在这里。一些单身教师和刚结婚没有房子的教师都住在这里。教师宿舍后面是一口池塘和两间猪舍,平时食堂有些剩菜剩饭泔水之类的,食堂的后勤职工就会把这些东西集中到这里养猪喂鱼。每年寒假放假前一两天,学校都会组织教职工干塘捕鱼和杀猪,每年的这一天都是全校喜洋洋的日子,学校食堂也会给师生们提供一顿免费的鱼肉大餐,多出的鱼肉学校则分给放假的教职工。

在李良记忆中,后世整个禾康一中重建了多次,到2008年时大操场就已经升级为大型的塑胶跑道和运动场,鱼塘和猪舍消失不见,老师们也都不再住在学校教工宿舍而是住上了学校的集资房。

李良和张晨此时正读初二,在初二3班,按着顺序在第一排教室的第8间,基本上就在升旗台后面。因此每次升旗的时候,他们班的学生几乎都是最快走到操场的。从窗户望进去,此时教室里已经坐了大半学生,有些用工的已经在埋头看书,贪玩的还在打闹。老师还没有来,教室里显得有些吵闹。

“好了姐,我已经到学校了,你快回去吧!”李良不想让同学们看到姐姐送自己过来。

张晨明白李良的心思,在一旁笑道:“是呀,李萌姐,你快回去吧,我会监督李良的。”

李萌说道:“好,良子、晨晨,那我去医院上班了,中午没空回家,你们中午就在学校食堂吃饭吧。”说着,往李良手里塞了一块钱和一斤粮票。

李良的父母厂里工作忙,一般中午都是在厂里食堂吃饭。中午一般都是李萌在家里给李良做饭,遇到李萌没时间做饭的时候,李萌就会给李良塞点钱和粮票让他自己在学校食堂吃饭。此时的人民币购买力很高,李萌从卫校毕业后进了县人民医院当护士,一个月才40块钱工资;李良的父母参加工作10多年,工资也才80多元一个月。

李良看着姐姐穿过操场,出了校门,跟着张晨进了教室。两人是同桌,坐在第三排中间位置。

蓦然回到初二教室,李良是完全没有了印象,看了看四周,只有十来名后世在县城周边工作的同学较为熟悉,经常会小聚一番。其他同学有的长期在外地谋生,有的在农村务农,在后世工作生活交集都很少。

这时,操场上突然响起了广播,顿时,教室里的同学哗啦啦的就往操场方向跑去。李良楞了一会,坐在凳子上没有起身。

张晨推了推李良的肩膀:“李良,快起来去操场,要升旗了!”

李良这才反应过来,今天是周一,是每周例行的升旗仪式的时间。

他和张晨急急忙忙的向本班所在的位置跑去,此时速度快的同学已经开始在排队了。每班一般排两队,女生在前,男生在后。李良往后面男生队伍里面挤了进去,这时,有个个头不高,穿着一身不太合身短袖,明显是父辈工厂工服改装的男生拍了拍李良的肩膀:“李良,你终于来了!”

这个男生名叫王超,是李良的死党,学习不错,人比较机灵。记忆中他在明年的中考上考上了省警察学校,毕业后留在省城当了一名小片警,职位不高,油水不少。每次回县城都会约上李良一起喝酒,几十年的老交情了。

李良照着他胸脯锤了一拳,说道:“你小子,早上怎么不来我家找我?”王超的家离李良家不远,平时他们经常结伴上学。

王超说道:“我爸今天上班顺便送我来学校,就没去找你!”王超的爸爸王富贵在县自来水厂上班,水厂在现场最东边,要从一中门口路过,因此有时候王超也会跟着他爸爸一起来学校。

说话间,操场上已经哗啦啦的占满了人,各个班的班主任老师都站在本班队伍的前面,吆喝着让大家安静下来排好队。李良的班主任王娜是个50来岁的妇女,圆圆脸,个子不高,脾气很好,文-革前就在一中教数学,教学水平很高,文-革期间受冲击下放到农村一段时间,文-革结束后又回到了熟悉的讲台。

很快,国歌响起,大操场上一千多号人都举起了右手,跟着国歌的乐曲开始唱国歌,行注目礼。升旗仪式结束后,照例是校长讲话和优秀学生代表讲话,今天讲话的学生代表是一位高三的学长,今天是6月9号,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高考了,这位学长的讲话也是始终围绕着如何努力学习争取高考好成绩。

作为一个重生者,李良感觉挺有意思的,特别是自己从16年重生回来,已经50多岁了,人生经历了大半辈子,对于眼前的一切只是感觉到无比的陌生又亲切。


状态提示:第二章 上学第一天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