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第六百四十二节 第二次卡洛斯战争

虽然面对着爱迪生、西门子这样的专业水平高的竞争对手,可德璀琳并没有退出这个领域。

在激烈的竞争之后,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这些技术公司和实验室,虽然在技术上甩开了德璀琳十条街,可是他们在商业上却比不过德璀琳洋行。

他们比德璀琳更了解技术,但他们没有德璀琳了解中国。

深耕中国市场十几年,德璀琳的商业网络是他们无法比拟的。尽管在做技术中介服务,德璀琳洋行的奢侈品中介业务也没有停止。他积累了数以千计的优质客户,这些都是西门子等后起之秀无法比拟的。

于是德璀琳退出了直接的技术引进市场,但稳固了自己的中介业务。就像奢侈品领域一样,他开始收集客户的需求,然后让自己已经成熟起来的科学团队,对这些需求进行总结。然后选择全世界最合适的团队进行开,他跟中国的,英国的,德国的,美国的,全世界大多数有规模的科技公司、大学、实验室,甚至个体明家都建立了联系。客户的需求,通过德璀琳洋行能够找到最合适的技术团队。

同时德璀琳洋行也渐渐掌握了对技术的定价权,避免了科技团队漫天要价的情况,先都是由德璀琳洋行进行技术评估,认为技术可能带来的收益,给出一个参考价格,这也是他们服务的一部分。

由于服务到位,他们渐渐成了中介中的龙头,爱迪生和西门子也开始更多的从德璀琳洋行手里接受订单,而不是直接面向客户,对这些科技公司来说,直接进行商业开,不仅不擅长,而且是额外的成本。

德璀琳最近的几笔大订单,都是跟石油公司有关的。由于汽油动机应用开始成熟,石油公司利润提高,各种基于石油动机的项目开完成。

德璀琳掌握了挖掘机、推土机和压路机三个大项目,这三个项目,都是美国公司在做。因为美国人拥有使用这些动力机器最丰富的经验,石油公司愿意出三十万美元收购这三项专利,德璀琳可以从中抽取十分之一的佣金。

德璀琳找的团队很专业,挖掘机让生产联合收割机的约翰迪尔来做;推土机找的是费城的鲍尔温机车厂,压路机在找的是新泽西的罗格斯机器厂来开。

但是德璀琳压力很大,因为他知道中国上海的一家造船厂和一家港口机械工厂也在搞这几个项目,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得到石油公司的佣金,而是纯粹看重了这个市场。他们研的目的,是自己持有专利,自己进行生产。一旦被这几家公司先研出来,并且注册了专利之后,他这笔买卖基本上就黄了。

德璀琳不由得有些后悔,也许当初可以将订单同时下达给其他公司来做,只是当时贪婪了一些,美国人开价最厚道,给的佣金最丰厚。现在的行业已经产生了一些行规,像这种大型研项目,是需要为研机构提供一些定金,并且在研失败之后,会承担一部分成本。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智力资源的增长度是有限度的,而商业开的度是无限的,过度的商业竞争很快就让智力资源开始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德璀琳这几年之所以占据了一席之地,就是因为他更懂得经营,他只挑最专业的团队来做,这样风险最低,成本也最低。可他没想到,中国公司竟然也能看重这些市场,还是怪人工成本越来越高,营造公司这样的施工企业越来越多的开始使用机械的缘故。如果当时同时找几家德国公司做的话,也许自己的佣金会摊薄许多,但失败的概率就小的多了。

德璀琳时刻盯着中国公司的进度,同时不断催促美国人,他现中国人的进度更快,这让他觉得,这笔买卖可能要黄了。不过不至于亏钱,因为美国人并没有要求垫付资金,因为这几家美国公司也看好这个市场。美国人同样热衷于使用工程机械,所以他们开出来后,不但可以将专利卖给中国人,在本国还可以生产获利。

只是这笔利润丰厚的业务,就这么黄了,会让德璀琳损失巨大。

因此他决定跟中国公司谈一谈,看他们是否愿意出售专利,或者跟石油公司合作。

石油公司并不会禁止别人生产汽油动机产品,持有这些专利,只是希望推动这些产业的展。之前石油公司手握汽油动机的全球专利,他给了大量机器厂授权,在联合收割机开始汽油动力化之前,甚至不收专利费。后来开始收费,也十分低廉。目的是为了让更多机器厂生产使用汽油的机器,至于从机器生产上赚钱,石油公司暂时还没有想法。

可惜这几家公司拒绝合作,中国达的海运和港口产业,让这些大型机械公司不差钱,他们更看重市场。蒸汽动力的挖掘机早就已经出现,蒸汽压路机更是十分普及。因此这些工程机械的行情不错,这些机器工厂认为生产的收益,比直接卖专利更划算。

现生意注定要黄的情况下,德璀琳心情本来很不好,但今天一早他接到一个让他心怦怦直跳的订单。

来自西班牙的军火订单。

军火贸易的利润,是出了名的高,这种生意谁不想做。

刚来中国的时候,这种生意德璀琳是想都不敢想的,都被大洋行垄断了。不知不觉间,他也成了有资格介入这种生意的大洋行。

关于西班牙的战争,德璀琳一直不怎么关心,对他来说,那是一个腐朽的,没有任何前途,也没有任何钱途的国家,跟自己的距离太过遥远。


状态提示:第六百四十二节 第二次卡洛斯战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