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第五百九十三节 中德合谋

斐迪南二世流亡奥地利,显然受德意志势力的控制,或许可以通过德国完成这个操作。

周琅刚刚生出这个想法,德国人就找上门了,俾斯麦完成了王权转让的程序之后,迅速跟中国大使沟通,希望中国能承认和支持利奥波德亲王或许墨西哥的合法统治权。

问题简单了,中国大使立刻按照国内的命令,提出了中国对秘鲁和智利统治区的要求,并且希望俾斯麦帮忙完成这些手续。

在俾斯麦的牵线搭桥下,斐迪南二世又做了一笔好买卖,他以一百万英镑的价格,将秘鲁和智利卖给了中国政府。

中国政府则宣布,美洲国王家族的朱永亲王将被册封为印加国王,统治印加帝国版图。古代印加帝国的版图,包括后世的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等部分区域,而且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边界,显然中国的意图并不仅仅局限在西班牙的秘鲁总督区。

英国突然发觉,似乎跟德国的合作,存有一定的隐忧,很明显俾斯麦一面跟英国合作,另一边还在跟中国合作,英国外交官感觉,跟俾斯麦的合作,每一次都会出现变数,很难让对方一直按照英国的计划去走。当年拉拢普鲁士对抗中法同盟,为此给普鲁士每年一千万英镑军事援助,结果普鲁士拿这笔钱去打普奥战争,而不是用来对抗法国。这次支持普鲁士王族去墨西哥做国王,结果反过来,德国就把南美部分出卖给了中国。而不是按照英国设想的那样,占领墨西哥之后,德国会立刻跟中国争夺秘鲁、智利的统治权。

其实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俾斯麦的概念中,德国利益才是第一位的,他不可能完全配合英国。

乱!

英国政府发现自己的外交方向完全乱了,一团乱麻,找到一个清晰的方向。不是他们的外交能力不行,而是变量的分量太大,如果单独是对抗一个中国,那么中国分量虽然很重,却因此更能集中注意力,犹如两点构成一线,是单线条,十分清晰。德国这个变量引入后,问题突然从二维变成了三维,变化几何级数增加,所以乱了。

之前的外交战略很简单,对抗中国,所以跟美国结盟,没有任何问题,英美同盟在面对同一个对手的时候,很紧密。但现在不一样了,英国发现,德国势力进入墨西哥,尽管对英国的利益威胁不大,德国是派一个亲王去统治这里,不是德国直接吞并这里,德国是德国,墨西哥是墨西哥,但对美国不一样,美国发现,又一个列强的因素渗透进了自家后院。美国强烈反对。

对美国来说,胡亚雷斯哪怕亲中国,美国也不是不能接受,之前的卡洛斯也是中国的傀儡,换一个人,并没有改变局面,美洲地区依然是中美英法四大势力。胡亚雷斯跟卡洛斯的区别,不过是让美国损失了几百万英镑的援助而已,美国周边的安全形势没有改变。英国不能接受,他们付出巨大代价,就是想逼退中国,哪怕仅仅是一步,也是胜利。所以他更愿意接受霍亨索伦家族取代胡亚雷斯,胡亚雷斯注定是亲中国的,但霍亨索伦家族必然是倾向于中立的,这意味着逼退了中国,至于在美洲中部引入了德国势力,对英国来时没有影响。

这就是英美之间巨大的分歧。

英国已经承诺支持霍亨索伦家族取得墨西哥王权,德国跟英国的关系,无论如何都比美国更紧密,这是地缘决定的,两国就隔着一个英吉利海峡,英美却隔着一个大西洋。如果此时突然为了英美同盟,放弃对德国的支持,出尔反尔,那么已经变得有名无实的英普同盟,也会因此而彻底破裂,英国绝对无法接受西北欧地区一个强国倒向中国的,就好像中国无法接受英国扶持日本倒幕派掌权一样。

说白了,英国的战略核心,还是在欧洲,他们的外交战略中,欧洲大陆平衡甚至可以跟与中国世界争霸的战略相比肩,不分先后。跟中国争霸,争得是未来的利益,大陆平衡,平衡的是现在的安全。用另一种说法,那就是美国对英国的影响力,至少目前,还无法跟德国对英国的影响力相比。在美德之间选边站的话,英国只能无奈的选择德国。

而且即便英国在美洲地区,稍微对美国利益有所侵犯,美国也不敢放弃英美同盟,毕竟中国对美国的威胁更大,美国必须求助于英国以取得集体安全。

于是英国一边做美国的工作,说服美国接受德国势力进入墨西哥,有助于让中国从这里退却。另一方面,则十分明确的表示,英国将会支持德国利奥波德亲王来墨西哥继承权位。

复杂的博弈之下,美国确实没有办法放弃跟英国的同盟,因为跟英国同盟,美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如果倒向中国,美国认为跟中国的关系中,他更加势弱,只能沦为跟班。

但在复杂的博弈后,美德关系却彻底破裂了,美国先用自己的力量,试图影响德国的政策,希望德国自己放弃支持利奥波德亲王来美洲做王国,就好像历史上他们反对哈布斯堡家族的马克西米利安亲王做墨西哥皇帝一样,不一样的是,哈布斯堡家族确实反对本家族的亲王来墨西哥做皇帝,但法国支持,其实美国反对的未必就是日薄西山的奥地利,而是担忧法国势力在北美卷土重来。

现在美国反对德国王族来墨西哥做国王,霍亨索伦家族可比哈布斯堡家族硬气,他们拒绝了。美国外交失


状态提示:第五百九十三节 中德合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