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第五百一十九节 东岸资本家群体

小石城棉商会馆中,一群愁容惨淡的商人坐在一起喝茶,抱怨。

以小石城为中心,沿着阿肯色河向上,已经出现了十多个纺织业小城。这些城市的纺织品在小石城集散,让小石城已经成了这一带最大的纺织品交易中心,小石城跟新奥尔良水路相连,廉价纺织品最便利的还是走水道,所以新奥尔良是绕不过去的。

成也密西西比河,败也密西西比河,没有这条黄金水道,小石城不可能展的起来。

阿肯色河上游山区现了大量煤矿,通过水路十分方便运送到小石城。

十年前,战争结束那一年,美国棉花大量进入,当地棉价大跌。春江水暖鸭先知,做纺织品、棉花贸易的蔡礼现,采用最好的机器,加上低廉的煤价和棉价,在小石城生产低价机织布是有利可图的,他进行了多次仔仔细细的计算,认为自己没有算错,他可以得到大约百分之三十的利润空间,这很惊人。

于是他从美国引入了新技术,美国的棉纺织技术,是从英国传入的,但美国人做的更集约,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美国工厂更大,人更少,机器更多。美国的人工成本跟中国北美差不多,蔡礼引入的机器很快就产生了效益。

此时阿肯色州因为运输,南京布的纺织,已经出现了自己的机器加工业,新机器很快在当地被复制,跟蔡礼想象的不同,他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确实赚取了不菲的利润。

但很快后继者的利润就过了他,不是他的工厂不够先进,也不是他的管理有问题。而是后继者们现,纺纱比织布更有利可图。中国一直在大量进口棉花,没道理不进口棉纱,蔡礼的纺织工厂是纺纱织布一体的美国式工厂。当地商人开始集约化生产棉纱,纱厂规模极大,成本压到了最低。

美洲南部已经成为世界棉花生产中心,美国人用黑奴种植棉花,中国人也在阿肯色和科罗拉多河一带种植棉花,这些棉花之前通过港口输送到中国区,也可以通过水路送到小石城来,靠近棉花产地的优势是享有最低廉的棉花原料。

于是他们的棉纱不但供应本地,而且大量输送到中国去。最多还是本地消费,因为中国北美领地是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社会,家家有土地,家家都是自耕农。农业产出足以让一个家庭解决温饱等问题,但其他产品价格都很高,所以就像蔡礼的合作伙伴蔡氏一样,许多有技术的家庭妇女习惯在家里纺纱织布。

机器棉纱比手工棉纱更紧密,很快就受到了欢迎,在广袤的北美普及开来。

随着小石城一带的棉纱工业蓬勃展,机器制造业得到刺激,机器成本下降,棉纱价格更有竞争力了,当地棉布工业也开始出现,这其实就是产业分工,大型纺纱工业,跟纺织工业都进行了分工,显然效率极高。十年间,就驱逐了美洲中部地区的本土纺织品,还进入美国南方市场,从美国南方进口棉花,向美国南方出口制成品。

但北美最大的市场,其实是在美洲西岸,这里人口最多,中国移民最早来到这里,让这里的人口过两千万,可都集中在狭窄的沿海平原,人口密集,城市很多,市场就大,但这个市场,因为通过海运跟本土相连,东部纺织品一直打不进这里。

巴拿马运河开通本来是一个机会,让他们可以像西部丝绸工业一样,垄断整个美洲,但美国人突然关闭了新奥尔良,拒绝从巴拿马到来的商船靠岸,理由是巴拿马是争议地区,是中国占领西班牙的领土,美国认为无法在解决这个法律争议之前,跟这里进行贸易往来。

“看来我们得转移到休市(休斯敦)了。”

休斯敦随着铁路相通,加上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已经跟新奥尔良规模相当,但大平原地区的大宗商品,依然主要走新奥尔良,因为密西西比河的蒸汽船运实在比铁路廉价太多,休斯敦跟新奥尔良相比没有优势。

“唉。你说要是皇太子当年把奥城(新奥尔良)占了多好,何至于现在处处被美国人掐脖子!”

一个商人叹息道。

蔡礼叹道:“国家大事,轮不到我等商贾说话啊。”

蔡礼已经是当地商人领袖,棉商会馆就是他带头建立的,在阿肯色一带商界,已经是翘楚。通过商会,他是经常可以跟当地官员打交道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却越来越不满足。

一个商人笑道:“你蔡老兄可是咱的行,你都说不上话?”

蔡礼哼道:“行就是个屁,只要还是商贾,就没体面啊!”

有商人鼓噪:“对啊。那美国商人,不动不动就找麻烦吗。咱不给当官的找麻烦,是不是太老实了?”

蔡礼冷笑:“你想怎么找麻烦?”

商人道:“咱可以去官府请愿,派兵打美国人,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蔡礼摇头:“你这是给我找麻烦!”

但请愿的念头突然就闪现在每个人脑子里,抹不去了。

小石城不但是县城还是府城也是省城,中南省的政治中心都在这里。

蔡礼以棉商行的名义给县令递了名帖,三天后才被召见,县令是一个从湖北调过来的官员,年纪三十来岁。跟前任相比,年轻的县令颇为倨傲,他在小石城的主要政绩是兴办学校,对商业没什么贡献。但他兴办学校的大部分资金,确实找商人筹措的。

蔡礼以为,看在钱的面子上,县令也应该对自己礼貌一些,可跟他谈了半个时辰,别说


状态提示:第五百一十九节 东岸资本家群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