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第四百七十节 第二次被包围

南线俄军由穆拉维约夫将军率领,穆拉维约夫也是一个相当合格的军官,他手里已经集结了50万队,跟戈尔恰科夫的困境相似,有六成以上新兵装备的是滑膛枪,而且就连滑膛枪也很难保证弹药,每个士兵平均只有六发子弹,在崇尚刺刀冲锋战术的俄军来说,也算够用了,但能起到多大的战斗力,就看面对什么样的对手了。

穆拉维约夫将队部署在尼古拉耶夫到敖德萨一线,并控制通往这里的铁路,接到命令之后,他认为奥斯曼队的形势是被他分割的,他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先吃掉毛奇指挥的从克里米亚到第聂伯河一线布防的奥军。

穆拉维约夫判断毛奇战线拉的过长,有缺乏海陆补给和支援,如果他能毛奇主力跟克里米亚半岛的联系,则有机会吃掉在第聂伯河口的十余万毛奇军前锋。

但毛奇撤退了,放弃了第聂伯河口,穆拉维约夫决定追击,赶在毛奇军退到克里米亚半岛之前,将对方截为两半,他有兵力优势,对方只有不到三十万人,却要布防上百公里的防线,而穆拉维约夫可以用于进攻的兵力就达到三十万。

穆拉维约夫从上游迂回,十万精锐部队兼程前进,他们成功的找到了一个缺口,并且切入其中。认为自己将毛奇军切为了两半,克是突然发现,他们南方的奥军十分空虚,通过俘虏得知,对方之前的调动,竟然不是往克里米亚半岛撤退,反而是向北方前进。穆拉维约夫以为这是对方打算接应南撤的主力,可这时候他们发现。

被他们截断的毛奇军主力,竟然高达二十万人,这意味着毛奇手里的大部分兵力都被他们切断了。

当亲自观察了围困中的毛奇队的时候,穆拉维约夫感到有些不对劲,这些被包围的队太冷静了,建立的阵地也太完备,好像他们就是等着被包围的一样。他们挖掘了壕沟,修建了简易的土墙,配置了完备的火力,不像是匆忙中撤退的队能够建立起来的。倒像是早就建好的一样。包围圈后方的十万精锐俄军的反馈也差不多,认为敌人的工事修的很好。

凯撒的名言是,当你有所迟疑时,就发动进攻。穆拉维约夫也决定发动进攻试探一下,结果对方的防御效果很好,给己方造成了很大伤亡。反正对方已经落入了包围圈之中,穆拉维约夫不急于一时,他决定先加固包围,做好长期围困的准备。并打算调集重炮,先摧毁敌人的简易工事,此时更让他吃惊的是,对方竟然也在这里准备了重炮,这绝不是一个匆忙撤退的队该有的准备啊。

没迟疑几天,穆拉维约夫就接到消息,奥斯曼帝国大军已经推进到敖德萨附近了。这时候穆拉维约夫知道,他可能中了毛奇的诡计。对方用主力南撤,将自己调动到了第聂伯河东岸,又不惜以被包围的代价将自己拖在这里,目的是给多瑙河方向的五十万奥斯曼队提供进攻敖德萨的机会。

此时敖德萨的防御兵力不足,在那一带部署了二十万队,防守的却是从尼古拉耶夫到敖德萨之间的防线,与对手的五十万大军相比,太过薄弱。

此时穆拉维约夫迟疑了,他发现他陷入了被动境地,原本应该是他截断毛奇退路的十万精锐,此时反倒陷入了毛奇主力跟克里米亚地峡之间,要么往南攻入地峡,要么只能撤退,或者联合主力将毛奇主力吃掉。

穆拉维约夫发动了持续的猛攻后发现,毛奇绝对是有备而来,给自己布设了一个陷阱,他在包围圈中的火力丝毫不弱。

于是穆拉维约夫决定撤退,先撤出那十万精锐。但此时已经晚了,毛奇故技重施,用小船绕过卡尔基尼特湾,在海岸附近建立了防线,阻挡俄军向海岸撤退,另一边则从锡瓦什湾绕道,切断了俄军向西撤退的退路。

穆拉维约夫侦查得知,这两路侧翼兵力各两万到三万不等,这意味着毛奇在克里米亚之外部署的兵力已经高达二十五万以上,留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队,不足五万人。但此时穆拉维约夫已经顾不得偷袭克里米亚半岛了。敖德萨频频告急,回撤,则意味着放弃调入毛奇包围圈中的十万精锐,继续进攻,敖德萨有可能失陷。

而且穆拉维约夫知道,自己留在敖德萨的那些队,都是装备低劣的新兵,装备线膛步枪等新式装备的部队,基本上都调到了前线。

俄军又一次陷入包围圈的消息,瞬间就让国际轰动了,嘲笑俄国指挥愚笨的有之,赞扬毛奇才华的评论也开始出现。

毛奇用两场大包围战术,证明了他的实力,他不是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了。

大家都很奇怪,毛奇竟然能指挥奥斯曼队做出比俄军更复杂的机动战术。

可实际上毛奇自己心里清楚,奥斯曼队的水平依然没有超过俄军,只有他率领的这三十万奥军主力,具备跟俄军正面较量的能力,组织纪律性也允许做一些迂回战术。但只是一些简单的迂回,而且是建立在毛奇组建了一个专业的参谋团队的基础上。此时毛奇有些佩服中国同仁了,他深刻的理解到,当年宋荣贵指挥数百万人进行迂回作战时候的难度。那不但需要专业的训练,还需要士兵高度的服从,以及在任何情况下,对作战指令的毫不迟疑。

陷入毛奇包围圈中的十万俄军进行了突围作战,但毛奇此时已经完成了包围,他还能从北线的主力向两翼进行加强。至于正面的俄军,他相信在筑垒工事下,对方短时间内不可能突破。

状态提示:第四百七十节 第二次被包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