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第三百三十六节 殖民竞赛

公正的说,英国对加拿大地区的开,比中国和美国贡献更大,美国人过去都是英国的殖民地,中国现在占领的加拿大西部海岸地区,也是英国人第一个现的,而且英国人取得实际控制区也更多。

加拿大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地形,研究有数亿年历史,常年被冰川覆盖,当冰川消融之后,留下了大量的切割地形,因此加拿大的地形看起来十分零碎,有大量的岛屿和峡湾。其中哈德逊湾河詹姆斯湾,大湾套小湾,几乎就在加拿大北方中间位置,这让加拿大可以通过海6直接抵达中西部。

历史上早在美国独立之前,英国哈德逊湾公司就已经沿着萨斯喀彻温河,探索到了后世的埃尔伯塔地区,可以说英国人已经扩展道了落基山脉以东地区的,但问题是哈德逊湾公司是一家以毛皮贸易为主营业务的商业公司,他们对深入内6建立殖民地没有兴趣,也没有这个能力,他们只是建立了一些商业据点,几个人、几十个人,最多不过几百个人的定居点而已,这些据点不是为了控制土地,而是为了跟生活在周边的印第安人做生意,获取印第安人的皮毛。

因此这种控制力是很不牢靠的,美国和中国都拒绝承认英国对该地区的主权声称,美国人更是直接,他们认为对加拿大西北方的探索,那是法国人完成的跟英国没有关系。这其实就是强词夺理了,因为当时加拿大地区是无法在南方立足的法国人建立的殖民地,他们控制着圣劳伦斯河到五大湖区一带,主流殖民地官员的目的是向南探索,因此现了密西西比河上游,宣称密西西比河流域归属法国,这就是后来卖给美国的圣路易斯安娜。美国人据此认为,拿破仑卖给法国的圣路易斯安娜一直延伸到北方的英属领地。

中国则不承认任何无效占领,中国人声称,在落基山以东地区,只看到印第安人存在。如果承认英国这种现权的主张,那么中国对沿海地区的殖民都失去了法理依据。

这种现权确实很没有道理,人家印第安人在哪里都居住了几千年,你只是看到了印第安人,怎么印第安人的土地就成了你的?但这是一个强权说话的时代,西班牙人还曾经声明整个太平洋美洲海岸都属于西班牙呢。可又怎么样?俄国人在这里建立据点猎杀海獭,中国人也在这里建立据点开垦土地。但英国人声称澳大利亚是他们的,中国想要,就得拿印度河殖民地去换。

在西班牙强势的时候,也同样如此,库克刚刚现西北海岸,西班牙人马上宣布,哪里是西班牙领土。英国人不服气,派人去哪里贸易,可去一艘船,加拿大就扣一艘。英国人认为,由于西班牙在美洲西岸拥有基地,所以无法跟西班牙对抗,也需要开辟自己的基地。于是他们在1789年,运来一船中国人,结果西班牙人照抓不误,让抓来的英国人和中国人为西班牙人建设堡垒。

不过西班牙人衰落的太快了,当俄国人南下,中国人东进的时候,早先还跟英国争夺过西北海岸的西班牙人,自己就开始收缩,原本在温哥华岛上,西班牙建立的据点努特卡也放弃了。结果争夺的双方,一个没能争过另一个,另一个则自己不行放弃了,最后谁也没有得到这里,先是被俄国,接着被中国相继夺取了这里。

中美英三方态度不一,各执己见,都坚持对自己有利的原则。最后只能约定维持现状,谁都有权在加拿大西北部进行开,这种维持现状的建议,对既得利益者其实是一种打击,因为意味着从独占变为分享,意味着承认了后来者跟自己拥有同样的权力,那么接下来就看谁的本事大,谁就能得到的多了。

一场殖民竞赛开始了。

英国人殖民过程中最大的劣势一直就是人口不足,否则当年他们也不需要运一船中国人去开拓殖民地了。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人口飞增加,如果算上苏格兰、爱尔兰,英国人口已经达到了2ooo万,已经跟法国是一个量级了。

所以英国人决定,加快对加拿大的开。而且因为圣劳伦斯河毕竟被拿破仑控制,英国开始加大对哈德逊湾一带的开,维修港口设施,通过哈德逊湾西岸向加拿大西部扩展,人口不足怎么办,拉囚犯开。工业革命带来的剧烈的社会冲突,让英国的犯人数量一直居高不下,国内监狱早就爆满,许多海军的退役军舰被改为水上监狱,往往洪水,这些腐朽的军舰就会被冲毁,囚犯的尸体在河流上飘荡。为什么开澳大利亚,就是因为连海军退役军舰都不够用了。

现在停止向塔斯马尼亚岛运输囚犯,把囚犯都送到加拿大来,这里建立定居点,让囚犯在农场服役。自由民愿意开辟,不但免费得到土地,还能得到政府送来的囚犯做免费劳力。

美国人的目的则是加拿大中央草原,这里跟美国大平原连为一体,同样是野牛遍地,野牛可没有什么领地观念,他们从美国跟加拿大之间的草原来回迁徙,南方的草吃完了,就去北方,北方的冬天来了,就去南方。印第安人跟着牛群迁徙,美国拓荒者就跟着印第安人迁徙。所以美国人是经常出入加拿大中央草原区的,因此希望吞并这里。

中国刚刚艰难的越过落基山脉,跟英国人和美国人不一样,中国人不热衷于狩猎,而是热衷于种地,中国是一个生产性民族,喜欢安居,不喜欢迁徙,他们在这里开垦耕地,种粮种菜,跟印第安人也做生意,获取他们的皮毛、肉食,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六节 殖民竞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