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第一百五十节 和珅的交割方式

长麟会怎么做,其实没有选择。

要么,就是想通了,真的去北京把家人接到广东,然后向周琅投降,可这个选项基本不可行,长麟姓觉罗,他是红带子,是宗室,是权贵中的权贵,不扯皇帝也是他家亲戚的事,就是至亲中,肯定有一批位居高位者,根本就不可能跟长麟造反,去接他们,没准会告长麟。

要么,就是下定决心跟周琅决战。这时候他会做什么,他只能做周琅希望他做的事情。

果然,长麟行动很快,他开始从其他地方调集軍队,各地的绿营兵能调到广州的,就调到广州,至于地方防御,暂时没什么紧要,说白了敌人来进攻肯定直接攻打广州,就算攻打其他地方,只要广州不丢,那些地方也可以放弃。

地方軍队都调到省城了,地方治安怎么办,满清的軍队基本堕落成了治安军,野战能力急剧下降,顶多能维持个地方治安,这些軍队走了,很容易就能找到替代者,那就是团练。长麟让地方大办团练。

地方办团练这种事,乱世时候是民间自行为,不受官府控制。官府往往很抵制这种情况,在官府有控制能力的时候,是严禁这种行为的。除非得到官府照准,地主豪门办团练要么是秘密的,要么就是要造反。之前潮汕地区的团练,那是朱珪同意的。而且上奏过朝廷,朱珪本人是没有权力这么做的,当时朱珪提出的名目,是防盗。闽浙沿海的海盗多次生,闽浙归咎于广东纵贼,朱珪借势提出保甲政策,朝廷同意了,开了个口子,朱珪就在潮汕全面推行团练制度,真正目的却是阻挡周琅。

现在长麟要大家办团练,当然也要奏明朝廷,可时间上来不及,一边奏折上去,一边命令也下去了。让各县县令监督,各地乡绅来办理。

这样就造成了一个结果,广东軍队集中于省城,地方秩序由团练负责。

这正是周琅希望看到的,他从潮汕地区吸取了经验,觉得在维护地方稳定上,团练能起到的作用,甚至要大于绿营兵。办团练为什么对于维护治安的效果比绿营镇守还要好,周琅这么猜测,可能是团练吸纳了大量的闲散青壮。虽然地主大多数选择武装自家的长工,大家族武装族里的青壮,都是不给钱,只管饭,或者只给一丁点钱。长工数量毕竟少,因此还得招募一批短工,短工也就是临时工,正是这个社会上的剩余劳动力,过着有活干有饭吃,没活干饿肚子的生活,也是土匪、起义军的主力。吸引了这些人加入团练,等于间接的掐断了土匪的兵员。

这样以来,先各地有了保卫自己的力量,土匪打来很难占便宜,二来土匪很难扩大,遭到打击的情况下,存量土匪只能越来越少,除非土匪武装有挑战整个乡村社会体系的能力,而土匪、起义军往往正是因为无法在乡村体系中获取生存资源的一些边缘人,这些人的总体力量,显然无法跟地主相对抗。

所以清朝晚期官府力量无法镇压起义的情况下,都通过动地主武装配合绞杀了起义,一次是白莲教,一次是太平天国。甚至到了太平天国时期,团练武装已经取代正规军起到了主要作用。

当然放心大胆让长麟去动地主,也是时移势易,如果是当初朱珪的时候,周琅就不敢这么做,不是怕朱珪,而是形势使然,当时周琅连福建都没有稳定,现在周琅则已经通过攻打北京,狠狠打击了满清的威望,至少在东南一隅,可以在威势上跟满清并驾齐驱,所谓满清是官,周琅也是官,他拥有了跟满清同等的官方号召力。

那么只要消灭了清军武装,周琅就成了广东最有号召力的势力,连赵文这个客家团练,都可以稳定潮汕,没道理那些地主会起来疯狂的反抗周琅。

所以长麟一边调动清军进入广州,一边动地主团练,都是周琅乐意见到,而长麟又不得不做的,所以周琅才放心大胆的率先向他透露消息,让他有时间去做这些事。

广东的事情,得放在三个月后解决,那时候已经到了深秋,其实正是广东最好的天气,不冷不热,还不下雨。

眼下周琅的工作,是为此进行准备,钱、粮、武器弹药,都要准备,士兵要休整,还有一些制度的创建。

这些都是常规工作,这几年周琅一直在做的工作,虽然繁琐,但是顺利,几年的动荡,周琅的势力也终于迈向了稳定状态。

按照商业法则,这就到了收获期了,现在连中国(东印度)公司都开始进入盈利状态,每年的茶叶、棉花贸易,都能获得稳定的回报,贸易量在稳步扩大,随着商船数量的增多,许多英国东印度公司不愿意经营的薄利项目,中国东印度公司也愿意接手,毕竟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距离,比英国跟印度之间的距离近得多,成本要低得多,比如英国人从印度进口粮食是稳赔不赚的,而如果去印度的贸易商船没有足够的货源,拉一船粮食回来,也能获得一点微利。

不过两国之间的贸易,依然主要以经济作物为主,中国的茶叶,印度的棉花,其他商品双方都有替代品,很难成为主营业务。

另外和大人的那笔银子,周琅打算去收了。

和珅派刘全到了福州,这是作为人质的,魏连理接受了这个条件后,周琅并没有怪他,因为周琅也觉得,让和珅堂而皇之从北京城把四千万两银子拉出来,太过难为他。周琅是一个宽厚的人,尤其是面对合作伙伴的时候,他内心的寒霜一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节 和珅的交割方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