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第一百四十八节 西进还是南征

周琅已经回到了福建,跟他一起的有三十艘大船都装载着收获,其中光是金子,就有一百万两,中国的金银比价是一比十,这就相当于一千万两银子,大大节省了空间,否则这些船也未必装得下,毕竟圆明园的宝藏实在是太多了,18o万件珍宝,许多都是大件,很占空间。

这些珍宝让王辅茞都有疯了,他实在是太兴奋了,不是因为他爱钱,而是他觉得这些东西来的太对了。

周琅去打北京,是一次政治意义上的宣言,从此周琅将要站出来,跟满清争天下。

打一次北京,一定能轰动天下,但能取得多少意义则不好说,因为周琅没有打下北京,这就说不清楚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满清肯定会针锋相对的宣传,将周琅的撤退,描述成八旗铁骑的赫赫军威,反倒可以让天下人相信果然海寇在岸上是打不过八旗铁骑的。

宣传了一百多年的八旗无敌的谎言,很难短时间内在天下人心中戳破。

可周琅饱掠了圆明园就不一样了,八旗铁骑无敌的谎言瞬间戳破,你家皇帝都被周琅给抢了,还无敌个屁。

唯一可惜的是,周琅将俘虏的八旗兵都换了赎金,要是能俘虏几千八旗子弟回来,在福建各地展览一下,那可就坐实了周琅这次北伐的胜利。

让王辅茞的遗憾得以弥补的,是他现清宫珍宝中,竟然有十几颗乾隆的玉玺。

乾隆活在一个盛世之中,又十分追求享乐,对文玩字画珠宝美玉的追求,孜孜不倦,制作和收藏玉玺是他的一大喜好,据统计乾隆一生刻制的宝玺达一千八百余方,多半以玉雕制而成,他一个人刻的玉玺,大概比中国古代所有皇帝加起来都多。

这些玉玺分别藏在清宫,沈阳故宫,以及圆明园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有些士兵瓜分了乾隆放在这里的玉玺,后来这些玉玺又被他们的后人拿出来拍卖,其中的上品,动辄上亿。

尽管这些玉玺相对乾隆那数不清的玉玺来说不算什么,可是政治意义极其重大,连玉玺都被抢了,你还牛什么,这会狠狠打击满清的威信。

于是王辅茞将玉玺和一大批清宫宝物要了过去,他要在整个福建轮回展览,邀请各地文人雅士、名门望族前来赏宝,名为赏宝,实为夸功!

做这些事的同时,王辅茞还跟周琅商量下一步的计划。

周琅已经撤回了福建,在福建的威望大大增加,甚至很快他的声威就会震慑整个东南,那么是时候扩张了吧。

浙南是陈周全在盘踞,目前跟天地会还是盟友,且需要陈周全继续抵挡满清主力,但广东和江西的防备都较为空虚,广东富庶,打下广东,对目前的实力增加很有帮助;江西产米,打下江西后就不愁粮草供需,且能跟湖广练成一片,跟当地的白莲教、浙江的陈周全联合,甚至可以直接拿下江南半壁。

不过王辅茞更倾向于拿下广东,这样可以避开清军在湖北一带的兵锋,反正守着福建,地理位置有优势,清军想从江西打进来,难如登天,一旦攻取江西,则将面对开阔地带的清军打击;攻打广东就没有这些顾虑了,广东跟福建一样,地理位置也相对独立。北方的梅岭、韶关等关卡一封,江西和湖南进出广东就很困难了。

只有一个广西水路相连,不但不用担心广西的反攻,反倒是下一步很容易就能拿下广西,到时候闽粤桂三省连为一体,坐山观虎斗看清军和天地会、白莲教的争斗在做决定也好,连横合纵天地会、白莲教甚至清廷,己方都占据了主动。

王辅茞讲的很有道理,显然这件事是经过他深思熟虑过的,甚至不是一个人的意识,而是群策群力,由他的幕府一起讨论出来的成果;周琅听的也很心动,福建已经彻底稳定,哪怕是在周琅提出苛刻的条件下,大地主们也开始踊跃的将子弟送入周琅麾下。文官宁愿从吏员做起,武官愿意从基层做起,因为周琅纵掠北京城实在是把他们震撼到了。周琅不是一个对他们很客气,愿意俯身拉拢他们的君王人选,可周琅是最强势的君王人选,跟对人,不是跟那个对你好的,而是跟那个能笑道最后的。诸葛亮这样的雄才,投靠了刘备,也只能偏安于蜀中。

站队,先讲究的是站对,一旦站错了,也就没有一旦了。

所以,小吏员就小吏员,小军官就小军官,趁着周琅现在大势初成,依然需要大把人才辅佐的时候跟他,总比他当皇帝以后在去挤科举的独木船来的轻巧。

至此,周琅终于把福建的地主乡绅阶层收服了,靠的不是俯身低就,靠的是惶惶大势。

有了福建读书人的支持,周琅也就有能力开辟新的版图,其实他去北京就是去借势,借来这股势,目的就是扩张,威势这种东西,你必须在冉冉高升的时候趁势而起,一旦错过机会,哪怕付出千倍百倍的努力,都追不上了。

现在周琅气势正盛,正是扩张的好时机,现在不管是打哪里,估计都会比较容易。好比洪秀全北伐西征之时,气势如虹,偏师也能打到天津去,可主力蜗居南京,这股势马上就隐伏了,之后一直被清军压着打,缠着打,虽然一次一次打胜仗,可就是摆脱不了这个泥坑。

周琅肯定是要乘势而起的,那么但阿里是一个问题。

打江西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好选择,打下了江西,可就跟清军势力直接接触,一旦如此,清军肯定马上调转枪口,将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八节 西进还是南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