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第一百一十节 消化胜利果实

攻打澎湖太容易了,李长庚舰队经过上次的打击,实力大大削弱,而且随着周琅占据了漳泉、福州等地后,李长庚甚至无法在闽海立足,澎湖孤立于福建和台湾之间,连最基本的粮食都无法自给自足,就算不去打他,恐怕澎湖守军也在琢磨着走呢。

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李长庚竟然选择了死守澎湖,真的废了周琅一番功夫。拥有优势火力的舰船虽然没有损失,可人却死了三百多,这是周琅起兵以来,单次战役中伤亡最大的一次,打广州和福州都没伤亡这么大。

打澎湖诸岛,动用了三十艘舰船,出动了四千步兵,耗费了二十天时间。但战果也很辉煌,李长庚舰队被歼灭,澎湖落入了周琅之手。满清最能打的水师将领李长庚阵亡于阵前,也算不辱没一个军人的身份,只可惜他是以一个汉人的身份,为一个异族的政权牺牲,不免有些惋惜。

占领澎湖之后,从此经过台湾海峡前往北方的任何船只,不管是海盗也好,商船也罢,都处在了周琅势力覆盖之下,周琅可以考虑向往来商船征收过路费了。

只是耽误的二十多天时间,让周琅颇为惋惜。随着跟陈周全约定北伐事宜,周琅的战略做出了调整,他满足按照部下们的野心,攻略整个福建。有陈周全在浙江分担压力,周琅只需要面对江西和广东的清军,压力大大减轻,而且根据周琅的估计,清廷肯定会将重点放在打击陈周全上来,对付他的更多可能只是地方部队,在这种情况下,他要是还不敢行动,那就不是谨慎,而是懦弱了。

所以他马上决定,放手一搏,拿下整个福建。

因为需要在清军反攻之前,建立起稳定的防御体系,所以周琅的时间很紧迫,他必须跟清军拼度,所以澎湖的军事行动就影响了周琅的行动。

派去澎湖的三十艘战船倒不是问题,因为周琅的舰队现在已经扩张到了五十艘,派去三十艘战船,他还有二十艘控制福建海域,全面控制或许不可能,但绝没有人能在海上威胁到周琅战舰的福建沿海州县。

主要是派去攻打澎湖的几千步兵,削弱了周琅用来攻略福建的兵力。

从台湾已经调来了一万步兵,另外两万海盗军也完成训练,暂时作为步兵使用,但却没有能力给他们全部装备步枪,有一半人不得不拿着缴获的长矛。周琅能动用的兵力,总计四万人,澎湖就占去了十分之一,而且是最具有战斗力的经验丰富的老兵,当然会影响战局。

因为用兵之处实在太多,要占领整个福建,那就需要确保挡住清军的反攻,拼总兵力,显然是拼不过对方的,都撒开了跟清军一尺一寸的争夺,就算周琅的軍队战斗力更强,迟早也会被耗死,所以必须考虑高效利用兵力,最有效的还是王辅茞提出的老办法,推进到武夷山一带,利用险要的关隘阻挡对方,这样虽说做不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夸张程度,可用小股兵力牵制大量清军却是能做到的。

武夷山自古有八大雄关的说法,守住这些关口,不敢说不会放一个清军入关,但至少能阻挡清军大部队正面进入福建。一个关口布置一千人,配属相应的大炮,相信比古人守关更加容易。

但武夷山身处福建内6,要全面占领武夷山脉,就需要控制沿途要道,而现在福建大多数地区,依然是清军占据,尽管他们不堪一击,可要控制跟占领是不一样的,控制就需要分兵把守,防止清军反攻,防止他们破坏交通线,防止他们威胁后勤线路。此时福建的多山地形,反而给周琅造成了麻烦,因为山林太方便敌军藏匿了,让你不得不一路占领,还要一路分兵。

这样周琅的兵力就有些捉襟见肘。

一旦控制了武夷山,在陈周全吸引清军主力的情况下,周琅有极大的把握守住福建,然后他才会开始清剿溃兵,争取地方豪强的支持,至少让他们保持中立,然后彻底控制整个福建。

根据凤山县的经验,有个两三年时间,就足以控制局面,虽然还无法做到让地主实力支持,但却已经可以通过商业手段,从乡村汲取资源了。同时消化了福建的人力物力,将这些资源以现代商业管理模式高效利用起来,才真正有资本跟满清正面抗衡。

虽然控制整个福建,消化福建的人力物力资源,还是没影的事情,不过目前的胜利果实还是很值得消化的。

漳州、泉州和福州,作为福建最富庶、最繁华的三座府城,拥有相当的技术资源,虽然手工业比不上广州,可加起来也相差无几,尤其是可以转为军事所用的资源,甚至不输给广州。

由于海禁的影响,明朝之后中国造船业大退步,可毕竟是一个大大国,总的生产能力依然很可观,全国船匠加起来,恐怕不会输给英国、荷兰这样的海洋国家,而其中造船能力最强的,就是福建跟广东。

与广东相比,广东由于有幸保留了一口通商的权力,始终没有停止跟西方技术的交流,虽然受到官府对船只大小的限制,广东船型没有像西方那样不断向更大更重展,却也吸收了西方技术,展出来了老闸船这种中西结合的船型;而没有通商便利的福建,造船业一直保持了中国特色,主要生产的还是福建传统的福船,并以此为基础,安装火炮,诞生出了霆船。

周琅要消化的,当然不是福建的霆船技术,如果他需要霆船,直接照搬就行了,谈不上消化。周琅要消化的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节 消化胜利果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